合金元素与铁、碳的相互作用
合金元素加入钢中后,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钢中。即:与铁形成固溶体;与碳形成碳化物;在高合金钢中还可能形成金属间化合物。
1. 溶于铁中
几乎所有的合金元素(除Pb外)都可溶入铁中, 形成合金铁素体或合金奥氏体, 按其对α-Fe或γ-Fe的作用, 可将合金元素分为扩大奥氏体相区和缩小奥氏体相区两大类。
扩大γ相区的元素—亦称奥氏体稳定化元素, 主要是Mn、Ni、Co、C、N、Cu等, 它们使A3点(γ-Fe α-Fe的转变点)下降, A4点( γ-Fe的转变点)上升, 从而扩大γ-相的存在范围。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残余奥氏体量过多时,可进行冷处理(冷至Mf点以下), 以使其转变为马氏体; 或进行多次回火, 这时残余奥氏体因析出合金碳化物会使Ms、Mf点上升, 并在冷却过程中转变为马氏体或贝氏体(即发生所谓二次淬火)。
3. 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的影响
(1)提高回火稳定性 合金元素在回火过程中推迟马氏体的分解和残余奥氏体的转变(即在较高温度才开始分解和转变), 提高铁素体的再结晶温度, 使碳化物难以聚集长大,因此提高了钢对回火软化的抗力, 即提高了钢的回火稳定性。提高回火稳定性作用较强的合金元素有:V、Si、Mo、W、Ni、Co等。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加热、轧制
加热的目的是降低金属的变形抗力,提高金属的塑性,改善***性能。型材轧制分为粗轧、中轧和精轧。粗轧的任务是将坯料轧成适用的雏形中间坯。在粗轧阶段,轧件温度较高,应该将不均匀变形尽可能放在粗轧孔型轧制的阶段。中轧的任务是使轧件迅速延伸,接近成品尺寸。精轧是为保证产品的尺寸精度,延伸量较小。成品孔和成前孔的延伸系数一般分别为1.1~1.2和1.2~1.3。
现代化的型钢生产对轧制过程通常有以下要求:
(1)一种规格的坯料在粗轧阶段轧成多种尺寸规格的中间坯。型钢的粗轧一般都是在两辊孔型中进行。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随着镀锌工艺的发展,镀锌光亮剂的采用,镀锌已从单纯的防护目的进入防护-装饰性应用 [1] 。
镀锌溶液有化物镀液和无镀液两类。化物镀液中分微、低、中、和高几类。无镀液有碱性锌酸盐镀液、铵盐镀液、***盐镀液及无氨氯化物镀液等。化镀锌溶液均镀能力好,得到的镀层光滑细致,在生产中被长期采用。但由于化物,对环境污染严重,近年来已趋向于采用低、微、无镀锌溶液。在盛有镀锌液的镀槽中,经过清理和特殊预处理的待镀件作为阴极,用镀覆金属制成阳极,两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联接。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