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应用已经趋于成熟,并且占比越来越大,成为3D打印应用的主要市场。美国宇航局NASA在外太空探索计划中,大量采用了3D打印技术,从火箭部件到飞船及外星球探测器,甚至是众人关心的宇航员吃什么,NASA都用到了3D打印技术来实现。3D打印,制造业的未来3D打印,又称为“增材制造”,属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是一种以数字模型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使用3D打印设备将材料进行逐层添加从而制造出三维物体的新型制造技术。中国的“神十”飞船,我国第i一艘航母“辽宁号”的舰载机型“歼-15”,美国的F-35战斗机,部分零件就是3D打印技术制造而成的。
有了的三维测量检测技术和高i端的3D打印技术,飞机将会越来越轻,也越来越安全。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素有“工业之i母”的称号。大到飞机、汽车,小到茶杯、钉子,几乎所有的工业产品都必须依靠模具成型。
模具本身又是由不同的零件构成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模具的品质,进而影响到模具生产的终产品的品质。模具设计制作的要求就是:尺寸精准、表面光洁;结构合理、生产、易于自动化;制造容易、寿命高、成本低;设计符合工艺需要,经济合理。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成型复杂结构的特点以及优质复合材料的特性,我们可以打印出具有内部微桁架结构的飞机部件,既可以减重还能降低故障率,并保持优良的结构件性能。对于塑料模和压铸模,还需要考虑合理的浇注系统、熔融塑料或金属流动状态、进入型腔的位置与方向,即做好流道系统设计。
模具的制造与开发,包括了诸如制造、验证、试模以及修模等过程,像三维扫描这样一种方便、快速、精准的测量系统是必需的,而3D打印在模具设计制造领域的应用不言而喻。不仅体现在产品手板打样方面,还体现在金属模具的直接3D打印上。
当传统打印遇上3D打印
传统2D打印的需求增长非常缓慢,未来呈现出萎缩的趋势。信息呈现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数字签名、AI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等载体减弱了信息沟通对纸张的依赖,更不用提商用显示屏、电子书这类已经很成熟的媒介了。
因此传统2D打印厂商都在谋求变化,除了把打印机做得更好用之外,更在寻找新业务领域,寻找数字化的商业解决方案。3D打印就是新业务领域之一。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