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铬层特别是镀铬层对厚度均匀性有着严格的要求。由于镀铬液分散能力差,对大工件镀铬,尤其是施镀时间长、电流大的镀硬铬,铬层沉积越厚,越容易造成电流分布不均匀,产生诸如锥度、椭圆度、“狗骨”形态等缺陷。本文介绍了阳极、内电阻、三价铬等因素对镀铬层厚度均匀性的影响。
1.阳极与镀件布局的影响
1.1 阳极位置
一般镀铬层厚度的均匀性取决于阳极与镀件的相互关系。通常情况下,阳极与镀件的间距越近,镀铬层越能与镀件的几何形状相一致。但是,当阳极与镀件外径不相似时,如果增大阳极与镀件的间距,可以使电流在阳极表面上分布较均匀;如果阳极与镀件的间距太近,则电流分布反而不均匀。电镀外径工件时,阳极与镀件的间距应控制在10~25 cm范围内。如果阳极离镀件太远,则溶液电阻增大,电能损耗增加。在操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形状较简单的镀件,可与阳极靠近些;形状不规则的镀件,与阳极的间距应尽量大些。
(2)大小较悬殊的镀件不能同槽进行电镀,避免电流分布呈严重的不均匀状态。
(3)镀件放置的不同部位与阳极的间距应尽量相等,这样可使溶液的电阻相似,电流分布均匀。
(4)将镀件(尤其是轴)***在以4根阳极组成的、各自的“箱式”中,让电流在镀件表面能均匀地分布,避免产生椭圆度。
1.2 阳极超长
镀硬铬所用的铅合金阳极应该比镀件(尤其是轴)短一些。阳极的顶部略低于镀件的顶部,而阳极的底部要高于镀件的底部,避免阳极超长部位的电流分布到镀件上而呈“狗骨”形态,即:上部镀铬层太厚、中间薄、下部较厚。
镀铬阳极的长度通常根据镀槽深度而定,除非采用以定型产品设计制作的阳极,一般阳极下部离槽底约为15 cm,上部高于液面5 cm。对这种状态的阳极,如果电镀定型产品(一般为轴类件),可将超过镀件部位(顶部或底部)的阳极面用塑料盘带包封绝缘;如果是非定型产品或长短不一致的工件,可在镀件的上下部加保护阴极。
1.镀铬棒粗糙度应怎样来考虑?
答:镀铬棒的粗糙度,主要是与抛光机要求等有关。不过,其粗糙度过高的话也不好,因为这样反而会加速其磨损或损坏,会缩短其使用寿命的。并且,对于其抛光来讲,都是要求要有很好的粗糙度才行。
2.镀铬棒丝扣采用细牙螺纹的话,其螺母转一圈大概走多少毫米?
答:这主要是看镀铬棒的直径是为多少,采用细牙螺纹的话,那么其螺距一般是为1mm、1.5mm及2mm。所以,还是要考虑到螺距这一方面。
3.镀铬棒42CrMo表面镀铬0.03mm后,其硬度可以达到多少?
答:镀铬棒42CrMo表面镀铬0.03mm后,其硬度可以达到HRC60—70。
镀铬棒筒是注塑机的关键、的部件,在注塑加工生产中,塑胶原料由尾部进入注塑机机筒,螺杆在机筒中告诉转动,将塑料颗粒及其填料挤压推进,在前进中混合塑化,由螺杆头部注入模腔。这时,机筒和螺杆承受一定的高温高压不同的塑料,镀铬棒的工作温度也不同。
镀铬棒筒多因磨损造成间隙过大不能正常挤、注而报废。磨损加大螺棱机筒间的间隙这导致降低熔融速率及泵出能力造成物料温度不均匀及压力波动,使产品质量下降,同时生产率降低、能耗增加。相对机筒来说,螺杆更易于损坏失效。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