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化剂怎么选?
1、含镁量4%、5%、5.5%属于低镁球化剂,RE在1%-2%之间,多用于中频炉熔炼、低硫铁液的球化处理。它具有球化反应和缓、球化元素易于充分吸收的优点。
2、含镁量6%、7%属中镁系列球化剂,多用于冲天炉、电炉双联熔炼,或中频炉熔炼珠光体型铸态球墨铸铁铸件。根据铸件壁厚和原铁水含硫量,确定合适的球化剂加入量,适用范围广,球化处理工艺宽泛。
3、高镁系列球化剂,适合冲天炉熔炼、含硫量0.06%-0.09%的铁液,加入量在1.6%-2.0%之间。
4、低铝球化剂使用于容易产生皮下气孔缺陷的铸件,以及对铁液含铝量有要求的铸件。
5、低硅球化剂适用于使用大量回炉料的铸造工厂;镍镁球化剂则用于高镍奥氏体球墨铸铁。
球化剂的粒度是影响反应速度的一个重要因数,需要经过用户允许。稀土元素球化能力次于镁,国内球化剂中的稀土含量一般分为高量(7%~9%)、中量(4%~6%)和低量(1%~3%)三档。球化剂粒度大小主要与一次处理的铁液量有关。此外还与铁液包形状、球化剂覆盖程度,以及铁液温度等诸多因素有关。一般而言,粒度过大易引起早爆和漂浮;粒度过小, 在铁液温度不足时,极易结死包底。以上两种情况,都影响球化剂收得率,影响球化的稳定性。注意尺寸太小特别是粉状球化剂在生产中是不能应用的。一般情况下,超标的球化剂量应小于10%。
原材料制备:
稀土硅铁合金:这是球化剂中稀土元素的来源。它要求不潮湿,不需要粉碎,成分均匀,无需夹杂物。稀土硅铁通常含有23-30%的稀土。
金属镁:镁主要以镁硅合金相存在,有利于降低镁的氧化烧损。合金中的镁也可分为有效镁和无效镁,无效镁主要指氧化镁。因此,原料镁必须是高纯度的(一级镁,含镁99.7%以上),杂质少,不能氧化。
硅铁:要求铝含量低,结构紧凑,无粉化现象,无夹杂。我国标准75以下的硅铁是耐火材料,杂质较多,不宜使用。
熔化过程控制:
首先,进料顺序应正确。应注意镁和废料之间不要直接接触。低熔点镁应首先与硅反应形成镁硅相,以减少镁的燃烧损失。
第二,熔体成分应均匀。除了在中频炉中进行自感应搅拌外,还需要及时有力地手动搅拌合金,使合金成分在熔炼过程中均匀化。在冶炼过程中,必须防止“跑镁”、“棚料”、“撞炉”现象的发生。
第三,合金锭的厚度应适当。如果钢锭厚度过薄,且表面积过大,合金在冷却过程中容易引起更多的镁燃烧和氧化。当钢锭厚度过厚时,由于合金元素比例的不同,容易引起凝固过程中的成分偏析。合适的厚度通常为10-15毫米。
四是筛分粒度分级。在破碎和筛选之前,凝固的钢锭应清除氧化物和杂质。根据钢包的尺寸,钢包的尺寸可以分等级包装,但不能有合金粉。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