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上常见的脱氨氮方法
氨氮污染对于水体的影响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使水体富氧化,促进藻类繁殖,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水生物、水体恶臭等,因此污水排放标准中对氨氮的排放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工程上常见的脱氨氮方法有:氨吹脱法、高温脱氨法、微生物法、折点加氯法、离子交换法等,其中氨吹脱法是利用氨氮的气相浓度和液相浓度之间的气液平衡关系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对于氨氮浓度在5000mg/L以下的氨氮废水的去除率较高,但在工业生产中生产废水的氨氮浓度往往高达10000mg/L以上,采用普通的氨吹脱法很难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而且脱除的物质常会造成填料塔堵塞等问题,因此须采用高温脱氨+吹脱脱氨法联合处理工艺对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处理,但该处理工艺复杂,而且在脱氨后对氨氮的回收处理方面存在不足。
氨氮污水氨氮超标的原因
1、硝化速率
生物硝化系统一个专门的工艺参数是硝化速率,系指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每天转化的氨氮量。硝化速率的大小取决于活性污泥中硝化***所占的比例,温度等很多因素,0.02gNH3-N/gMLVSS×d就是它的典型值。
2、溶解氧
硝化***为专性好氧菌,无氧时即停止生命活动,且硝化***的摄氧速率较分解有机物的***低得多,如果不保持充足的氧量,硝化***将“争夺”不到所需要的氧。因此,需保持生物池好氧区的溶解氧在2mg/L以上,特殊情况下溶解氧含量还需提高。
减轻上述危害需做哪些努力
1、减少进水量,减小内回流比,延长好氧单元的实际水力停留时间,提高硝化效果密切关注其他水质指标及污泥指标的变化。
2、尽量避免出现污泥解体或污泥膨胀现象。若出现该情况则应迅速向系统中投加氓凝剂或铁盐,改善污泥絮凝及沉降性能。
3、关注pH及TP情况,尽量保证系统处于弱碱性环境,必要时向系统中投加适量的Na2C03以补充硝化所需的碱度。
4、若反应器内TP浓度显着低于平时水平,则应向系统中补充适当的磷酸二氢饵或磷肥,改善污泥的絮凝效果及硝化能力。
5、加大外回流比、维持生化单元相对较高的污泥浓度,提高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6、适当提高 DO浓度 (2.5 -4.0 mglL),改善硝化效果。
氨氮对水体的危害很大,氨氮是各类型
氨氮对水体的危害很大,氨氮是各类型氮中危害影响的一种形态,是水体受到污染的标志,其对水生态环境的危害表现在多个方面。与COD一样,氨氮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氨氮氧化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发黑发臭。氨氮中的非离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性的主要因子,对水生生物有较大的毒性,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同时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为藻类生长提供营养源,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