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剂生产供应者如何根据工程需要对聚羧酸系减水剂进行复配改性
目前对聚羧酸系减水剂科研方面的投入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科研工作的目标只在于进一步提高其塑化减水效果方面,很难做到按照不同工程需要,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合成出具有不同缓凝促凝效果、不引气或不同引气性、不同粘度的聚羧酸系减水剂系列产品。工程中水泥、掺合料、集料的多样性和不稳定性,外加剂生产供应者如何根据工程需要对聚羧酸系减水剂产品进行复配改性非常重要。目前减水剂的复配改性技术措施,基本上都建立在对木质素磺酸盐系、萘系减水剂等传统减水剂改性措施的基础上的。试验证明,过去的改性技术措施不一定适合于聚羧酸系减水剂。如对萘系减水剂进行改性的缓凝成分中,柠檬酸钠就不适合聚羧酸系减水剂,它不仅起不到缓凝作用,反而有可能促凝,且柠檬酸钠溶液和聚羧酸系减水剂的互溶性也很差。 再者,许多品种的消泡剂、引气剂和增稠剂也不适合于聚羧酸系减水剂。通过上面的试验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因为聚羧酸系减水剂分子结构的特殊性,就现阶段的科研深度和工程应用经验的积累来说,通过其它化学组分对聚羧酸系减水剂进行改性的手段不多,而且由于过去针对其它品种减水剂改性所建立起的理论和标准规范,对于聚羧酸系减水剂来说,可能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研究进行修正和补充。
大流动性混凝土容易分层离析
大流动性混凝土容易分层离析 大部分情况下,采用聚羧酸系减水剂配制的大流动性混凝土,即使减水剂掺量、用水量控制都是的,混凝土拌合物也不泌水,但却非常容易出现分层、离析现象,具体的表现是粗集料下沉,砂浆或净浆上浮。采用这种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浇注,即使不振动,分层、离析也明显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掺加这种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混凝土在流动性较大时,浆体的粘度急剧减小所致。适当复配增稠组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而且复配增稠组分往往导致减水效果严重降低的反作用。
混凝土掺入合格的减水剂后流动性变差
在某次混凝土拌制工作中,发现将少量减水剂掺入水泥中后,水泥硬结状态发生异常变化,几分钟后,水泥凝固速度突然变快,出现所谓的速凝现象。 通过分析终确定了造成异常现象的原因。水泥中的石膏、混合材料以及矿物原料等物质不适应减水剂。 鉴于以上情况,从业人员在发现混凝土掺入合格的减水剂后流动性变差或者出现速凝现象时,不能采用强行加水的施工方法,而是应当从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方面入手寻找解决对策。 如此方能地保障混凝土成品的质量。在复合使用不同品种外加剂的时候,必须要对其相容性予以高度关注,防止混凝土的性能受到不利影响。 比如混凝土发生过度缓凝、假凝或者速凝的现象、达不到要求的塌落度以及导致较差的粘聚性、保水性、流动性等。 因此,在正式使用之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外加剂相容性试验,确保其满足相应的要求之后才能够正式投入使用。
聚羧酸减水剂制备的混凝土混合物主要对耗水量敏感
用聚羧酸减水剂制备的混凝土混合物主要对耗水量敏感。反映混凝土混合物性能的指标通常包括流动性、内聚力和保水性。在实际测试中,混凝土混合料的状况通常用裸石沉积、泌水分离、沉积、刮底等方面来描述。商品混凝土配料加工厂没有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水量,容易在制造过程中消耗多余的水分,使混凝土拌合物分离。 聚羧酸系减水剂对其含量的变化更为敏感,在饱和含量下具有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性能。如果剂量太低,混凝土的流动性会降低。剂量过多会导致分离、出血,甚至触底。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