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羧酸减水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对于当前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好地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聚羧酸减水剂的节能环保的作用:
硬化后表面有气泡,原因:使用时为了便于施工,聚羧酸减水剂的掺量加大。处理办法:严格按配合比施工,改进施工工艺,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凝结硬化慢,原因:聚羧酸减水剂的掺量加大或者是养护温度不够。处理办法:严格按配合比施工,延长养护时间。混凝土坍落度与设计值有明显差异,原因:两种外加剂混合使用,发生不相容性。处理办法:使用前做相容性试验,调整掺配比例。
用聚羧酸减水剂配制的混凝土可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标准,外观光亮颜色均一,表面致密,气泡较少。
聚羧酸减水剂被用作水泥混凝土的水泥分散剂,它在作用的时候有一个静电斥力的理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理论吧。
水泥水化后,由于离子间的范德华力作用以及水泥水化矿物、水泥主要矿物在水化过程中带不同电荷而产生凝聚,导致了混凝土产生絮凝结构。减水剂大多 属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掺入到混凝土中后,减水剂中的负离子-SO—、-COO—就会在水泥粒子的正电荷Ca2+矿的作用下而吸附于水泥粒子上,形成扩散 双电层(Zel。a电位)的离子分布,在表面形成
扩散双电层的离子分布,使水泥粒子在静电斥力作用下分散,把水泥水化过程中形成的空间网架结构中的束缚水释放出来,使混凝土流动化。Zeta电位的值越大,减水效果就越好。随着水泥的进一步水化,电性被中和,静电斥力随之降低,范德华力的作用变成主导,对于萘系、系减水剂的混凝土,水 泥浆又开始凝聚,塌落度经时损失比较大,所以掺入这两类减水剂的混凝土所形成的分散是不稳定的。而对于、聚羧酸减水剂,由于其与水泥的吸附 模型不同,粒子间吸附层的作用力不同于前两类,其发挥分散作用的主导因素不是Zeta电位,而是一种稳定的分散。
以上就是关于聚羧酸减水剂的静电斥力理论的介绍了,这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它的作用方法。
一、减水性
以往水工混凝土运用的减水剂一般是纸浆废液、木钙、糖蜜一类的一般减水剂,减水率不高,一般为百分之5~百分之10。跟着对水工混凝土质量要求的前进,对减水剂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时减水剂就应运而生,减水剂对前进水泥运用功率具有显着作用,可节约水泥用量百分之20左右,前进了水泥基资料的致密性和硬度,增 大了其活动性。
二、和易性
减水剂能推迟混凝土凝聚硬化时刻,便于施工,能使混凝土浆体水化速度减慢,延伸水化放热进程,有利于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操控。同时它还能在气温为35-37度、相对湿度为百分之60-百分之65的条件下使混凝土初凝时刻为6~8h,有用改进尚未凝聚的混凝土的和易性,避免混凝土成分的离析,满意高温地区和高温季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求。
与其它品种减水剂配合使用,无叠加的效果
过去制备混凝土时,可随意更换泵送剂品种,也不会出现混凝土拌合物性状与实验室结果相差很悬殊的现象,更不会出现混凝土拌合物性状的突变。但自从搅拌站开始根据用户需要制备掺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混凝土后,就经常出现一些令人十分费解的问题:设备中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严重偏离预先的实验结果,有时加水量已经很大,混凝土仍然很干涩,有时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损失比掺加普通泵送剂的还快,有时混凝土拌合物根本无法卸料,而取样测得的混凝土试件强度则更是低得无法令人相信!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减水剂,如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萘系减水剂、密胺系减水剂、脂肪族系减水剂以及盐减水剂,可以任何比例复合掺加,以满足不同工程的特殊配制要求,或获得更好的经济性。这些减水剂复配使用都能得到叠加的(大多数情况下优于单掺)使用效果,且这些减水剂的溶液都可以互溶(除了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与萘系减水剂互溶产生部分沉淀但并不影响使用效果外)。但聚羧酸系减水剂与其它品种减水剂复合使用,却不易得到叠加的效果,且聚羧酸系减水剂溶液与其它品种减水剂溶液的互溶性本身就很差。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