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羧酸减水剂的加入使混凝土流动性增强,水灰比降低,强度提高或水泥用量大幅度减少。不同厂家生产的符合标准质量要求的水泥和减水剂在配制混凝土时性能有差异,甚至很大。人们把这些问题归结为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具体是怎么相容的呢?
准确地说,应该是聚羧酸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这说明了现实中外加剂在搅拌站的弱势地位。由于当前水泥的比表面积过大、不明成分的助磨剂的使用、熟料矿物中C3A含量多、含碱量大、熟料***盐化程度较低等等问题的普遍存在,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问题是一种客观存在,掺和料的普遍使用使得这个问题更加复杂。对于聚羧酸系外加剂,还存在着砂石泥含量甚至机制砂中粘土矿物细粉的影响。
聚羧酸减水剂在混凝土中实际减水率受水泥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而波动是一种正常的性能表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适当调整外加剂掺量就可以解决。
外加剂掺量过大时,混凝土会表现为离析、泌水、抓底,如果通过减水操作,使混凝土不泌水,强度会偏高,外加剂掺量过小,坍落度过小,通过加水使混凝土流动性合适,混凝土强度偏低。
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都有一个合适的外加剂掺量,使坍落度、强度正合适,例如,泵送C30,外加剂掺量为2%,混凝土状态合适,如果C15也用2%,一般情况下会严重泌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外加剂掺量差值,对于C30、C25、C20、C15,外加剂掺量可分别设计为2.%、1.8%、1.6%、1.4%,这样方便快速推断各种混凝土外加剂掺量。
在混凝土生产控制中,调整外加剂掺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影响外加剂掺量调整的因素随原材料变化、工程部位不同、环境变化等经常变化。
以下是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常遇到的情况,“-”表示减少外加剂掺量:
(1)大石子取代小石子,外加剂掺量-0.1%;
(2)砂细度模数增加0.3,外加剂掺量-0.2%;
(3)砂中含泥量减少3%,外加剂掺量-0.2%;
(4)气温降低15℃以上,外加剂掺量-0.1%~-0.2%;
(5)水泥、矿粉、粉煤灰需水量减少,减少外加剂掺量;
(6)水泥净浆流动度240~260mm,外加剂掺量-0.2%,净浆流动度260~280mm,外加剂掺量-0.4%;
(7)斜屋面比平面外加剂掺量-0.2%。
***工程中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越来越精细化,面对原材料整体品位下降的现状,如何稳定预拌混凝土的各项工作性能已成为施工单位、混凝土搅拌站、减水剂厂家等相关单位亟需解决的问题。羧酸类减水剂作为一代的混凝土减水剂,具有高减水、高保坍、绿色环保、可从分子结构层面量身定制等众多优点。随着技术升级,聚羧酸减水剂价格也基本与传统萘系、脂肪族类产品达到同一水平,应用范围呈爆发式发展。
在一些混凝土技术相对成熟的地区,聚羧酸在商混中的应用已经超过六成。但是,技术的更新换代,也暴露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聚羧酸的具体工程应用过程中,会遇到对砂石含泥量敏感、泌水率不易调控等问题。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