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使用聚羧酸系减水剂必须注意的问题
1、提高技术水平,稳定产品质量,加强技术储备
生产聚羧酸系减水剂的企业建议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积极展开合作,适时调整合成工艺参数,对影响聚羧酸系减水剂产品性能的各种因素充分了解,通过联合或自主研发,稳定产品质量,通过,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
2、结合工程加强试配
采用工程使用的原材料,试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同时检测条件与施工条件相同,根据设计及施工要求再确定检测项目。当混凝土性能要求或者工程所用原材料发生变化时,应再次进行混凝土减水剂添加的试配试验。
3、严禁其它品种外加剂的混入
①只能由外加剂生产厂或供应商进行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复配,减水剂使用者只需检测验收其相关性能,不得将其它组分混入其中,也不得在其中复配任何其它组分。
②用于掺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混凝土的设备*固定,例如混凝土运输车辆、搅拌设备、泵送设备等。
减水率忽高忽低,工程中不易控制
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宣传材料中往往对其的减水效果进行了特意的宣传,比如减水率达35%甚至40%等。有时实验室检测时减水率也确实很高,但到了工程现场,却经常让人大跌眼镜,有时减水率只有不到20%。其实,减水率是一个十分严格的定义,仅是指按照《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标准,采用基准水泥、一定的配合比,一定的搅拌工艺、控制混凝土坍落度为(80+10)mm时测得的数据。但人们总是在很多不同场合借用这个词语来表征产品的减水效果,以致于经常产生误会。聚羧酸系减水剂被证实在较低掺量情况下就具有较好的减水效果,其减水率比其它品种减水剂大得多,但必须注意的是,与其它减水剂相比,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受试验条件的影响更大。首先,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效果与混凝土中水泥品种及用量的影响很大。
曾经采用相同的掺量对同一种减水剂进行试验,当基准混凝土水泥用量分别为330kg/m3、350kg/m3、380kg/m3和420kg/m3时,测得的“减水率”分别为18%、22%、28%和35%。而采用不同品种水泥进行检验时,减水率甚至可以达到10%的差异。其次,当砂子的含泥量较高时,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率会明显降低。使用萘系减水剂往往用增加一些掺量来解决。聚羧酸系减水剂在增加掺量时变化不明显,很多的情况是流动度还没有达到要求,混凝土已经开始泌水了。此时再用调砂率或是增加含气量,或是加增稠剂效果都不会很好,的办法还是降低含泥量。
另外,聚羧酸系减水剂和其它减水剂一样,“减水率”还取决于搅拌工艺,如果采用手工拌合,测得的“减水率”往往比机械搅拌低2-4个百分点。如果混凝土中掺加掺合料,减水率当然也取决于掺合料的品种和掺量。对于大掺量合料混凝土,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效果更加优于萘系减水剂。
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缓凝材料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在混凝土强度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掺用缓凝材料的情况下早期的强度不如未加缓凝材料的强度,这是因为掺入缓凝材料后有效延缓了水泥早期水化,阻碍了浆体初始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使得混凝土3天抗压强度比较低,随着水泥的充分水化,水化产物之间得到充分的穿插、搭接和填充、结构密实使得混凝土后期龄期的抗压强度均高于基准混凝土。
因缓凝材料的种类比较多,不同的缓凝剂作用机理不同,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缓凝材料品种和搭配或掺量使用不当,不但会影响混凝土和易性还会出现混凝土凝结时间异常情况导致强度出现问题,在选择缓凝材料种类时应充分考虑与混凝土原材料之间的适应性还要考虑施工季节、经济成本等因素,确定所需缓凝缓材料后应根据各种缓凝材料特性选择单独使用还是混合使用进行试配找出一个佳的掺量范围。
复合型减水剂的实质就是讲不同种类的减水剂按照剂量进行合理搭配,从而使混凝土的外加剂取长补短,协同发挥作用。它是提升混凝土功能和性能的一种重要途径,可以实现减水剂的多种功能的相容和平衡,有效克服一种减水剂的性能不足或者不经济的缺陷。如将萘系减水剂和木钙符合,减水率体可以有原来的百分之十八提升至百分是二十三,且保塑和引气作用得到了改善,提升了混凝土的和易性。
所以,当前在我国的工程建设中,单纯地使用减水剂是比较少的,大多数都是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将不同种类的减水剂进行有效混合,形成复合型减水剂。这种复合型减水剂不仅满足了工程的多功能和多性能需求,也方便了工程的使用和管理,大大地提升了工程的质量,降低了工程的造价。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