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凝型减水剂,夏季工程施工和大体积混凝土的一种混凝土外加剂,能有效延缓混凝土中水化热的放热峰,避免温差裂缝,减少砼收缩,赋予混凝土良好的体积稳定性。
缓凝型聚羧酸减水剂为棕***液体,常用掺量为0.6~1.2%(以胶材总重量计),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工程施工要求和材料特点、环境特点等经试配确定合适掺量。配置高强混凝土时可适当提高掺量至1.0~2.0%。
生产聚羧酸减水剂母液,并能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不同的环境特点复配出多种成品,以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如有需要,欢迎致电华伟银凯。
严格控制外加剂的质量是合理使用的前提和基础,外加剂进场检验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指标进行检测。在外加剂采购合同签订时,约定质量争议的解决办法,以免无章可循。外加剂进厂时,首先,应检查质量证明文件是否齐全,如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合格证和产品使用说明书等。其次,在外加剂进场时,应严格检验,不满足质量要求的产品严禁入罐。其三,外加剂进场后,按品种分类存放,标识清楚,避免因不同品种外加剂搞混、搞错而导致工程质量事故。其四,外加剂检测试验,主要有两种检验方法,一种是水泥净浆法,另一种是混凝土法。采用水泥净浆法时,静浆流动度宜控制在220~260mm(水灰比0.29)为佳,过大,混凝土容易离析泌水,过小,混凝土流动性差。净浆流动度试验检验方法仅跟踪了水泥的变化,当其它原材料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反映出来。混凝土法,一般选用某一配合比为基准,用生产中的原材料配制搅拌混凝土,观测混凝土的状态1~2h,如符合要求,判定合格,否则调整外加剂。混凝土法应考虑环境温度的影响,尽可能与实际使用环境一致。
外加剂检测结果有出入时,如混凝土减水率波动较大,应取出以往外加剂合格留样进行对比,分析发生变化的原材料是外加剂还是其它原材料。
石粉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影响
石粉吸水性大,保水性强,使颗粒间自由水大大减少,同时随泥土含量增加,其对减水剂和水的吸附越来越大,浆体流动度减小。
使用碎石、机制砂,其含泥量与石粉含量高且不稳定。其中,含泥量会对掺入聚羧酸减水剂的混凝土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当集料中泥含量较高时,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增大,导致了聚羧酸减水剂的适应性变差,减水剂就会表现出减水率不足、坍落度损失过快,导致硬化混凝土强度降低。而使用含泥量较高的集料通常需要增加聚羧酸减水剂的掺量来弥补适应性不良的问题,并且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也随之增大。而增加聚羧酸减水剂掺量势必会增加混凝土的生产成本。因此,降低含泥量的影响***在于特细砂的开采及机制砂、石灰岩碎石生产过程中尽量避免泥土的进入,对于卵碎石可采取清洗的方法将泥土除去。同时,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应加强砂、石的入厂检测,尤其是对含泥量的检验,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执行,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坚决不接收入库使用。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