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是逐渐失去流动能力到达“初凝”的过程。液体速凝剂和水泥早期水化又有什么关系呢?对于一般建筑、小体积工程来说,可以不考虑水泥的水化热,甚至可以加快水泥的水化硬化!但是对于大体积工程来说,比如大坝,桥梁等,水化热来不及释放越积越多会造成膨胀开裂等毁灭性后果!所以有的大坝水泥、低水化热水泥!有的还要使用其他冷却方法!
新型砂浆使用“协堡”减水剂和调节剂,传统砂浆使用传统砂浆减水剂,其中调节剂的作用是调节砂浆开放时间的,可以根据工地的施工要求对砂浆开放时间进行调整。对于抹灰砂浆来说新型砂浆的上墙能力与手感较传统砂浆来说都有了很大的改进,重要的是开放时间可调,这就满足了工人在长时间作业过程中砂浆的性能可以基本保持不变,同时通过配合比,我们可以发现,新型砂浆的用砂量比传统砂浆大,这样就可以减少砂浆上墙后,在收水过程中出现开裂的几率,对施工质量也有了保障;而对于地面砂浆来说,新型砂浆的主要优点在于开放时间可调,满足工人施工要求,同时砂浆保水性能优良,不易出现泌水,易于収面。目前,此种砂浆已经在天地集团各混凝土***开始使用。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适应性一直以来都是难以克服的问题,聚羧酸减水剂也不例外。水泥的组分、比表面积、含碱量、石膏的种类及掺量的不同等都会影响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研究表明:水泥中的C 3A 含量越高,比表面积越大,含碱量越高,会致使混凝土的流动性变差。尚燕等研究表明:石膏掺量和结晶形态对羧酸减水剂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水泥颗粒的分散。随着石膏掺量的增加,溶液中可溶性浓度增大,会与聚羧酸盐减水剂形成竞争吸附的态势,急剧降低聚羧酸的吸附率,严重影响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分散效果。除此之外,水泥中所含的SO42-离子对其使用效果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大量的SO 42-离子会直接影响聚羧酸减水剂分子的对水泥粒子的吸附量,导致了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大大减弱,于是就出现了泌水的问题。通过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减水剂掺入到水泥后,通常都可能会遇到减水率偏低、净浆流动度低、流动性较差、严重泌水等问题。
回顾这十几年来年聚羧酸减水剂在国内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的历程,在这期间内我们完成了聚羧酸系减水剂的不断改进和更新,性能也日趋完善,不断缩小与日本等***的差距。尽管聚羧酸减水剂在混凝土工程以及其他领域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聚羧酸减水剂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但是我们坚信随着科研人员对聚羧酸减水剂基础理论研究的积累和深入以及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改进,聚羧酸系减水剂一定会以更好的技术性、经济性面向工程,从而推动混凝土技术更快地发展。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