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民:推动行业塑料污染治理取得实效
赵民还要求,各级邮政管理部门要强化***实施,推动行业塑料污染治理取得实效。一是强化***。要将行业塑料污染治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持续推进。各地邮政管理部门要落实***发展改革委“建立完善省负总责,城市负主体责任的工作责任制”的要求,主动向地方、***汇报,推动将快递包装绿色治理纳入地方生态环保总体格局,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二是强化督导检查。依法做好监督检查,通过“双随机”检查、联合检查等方式督促寄递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依法处理。三是完善支撑保障。要借助地方立法契机,积极推动增加行业生态环保相关内容,为行业塑料污染治理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围绕责任落实不断健全监管体系,提升监管实效。四是广泛宣传引导。深入开展***标准和政策宣贯,广泛开展宣传动员,督促寄递企业切实增强依法依规经营的意识和能力,强化政策落地实施。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可降解PLA、PBAT材料需
今年,***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相继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部署应对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国内大部分省市也颁布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今年年底,大部分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将禁止生产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一次性塑料外卖餐具、塑料吸管等。与此同时,明年也是欧盟“禁塑”之年,诸如吸管、一次性餐具、饮料杯子、塑料棉签和塑料气球棒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都在禁令范围内。对此,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纳米与生物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任杰表示:“随之而来的是生物可降解的PLA、PBAT材料需求将呈几何级数地增长。”
任杰: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窗口时期
不过任杰也坦言,“与此相比,目前***PLA每年实际产能不足30万吨,平均价格却从2018年的1.8万元/吨涨到2.7万元/吨,可谓是一货难求。”聚乳酸产能还远远达不到急剧增长市场需求,不过可喜的是,生物可降解材料PLA的改性技术、加工应用技术已日趋完善,并且形成了成熟的纺丝、注塑、吹塑、双向拉伸、挤出压延片材、流延加工技术,应用场景广泛,在任杰看来,“目前是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的窗口时期。”院士、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员陈学思院士也认为,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经过20余年市场培育,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不过,其在应用端的绿色应用已被广泛关注,但是在生产制造环节的绿色化关注程度较低。因此陈学思建议,“要建立生产-制造应用的闭环,这是实现生态环境材料应用的必经之路,也是生态环境材料应的发展***。”
翁云宣:传统塑料常用的品种
翁云宣:传统塑料常用的品种目前已经超过160多种,生物降解塑料作为其中的一种,目前量较少,其进入回收系统后,即使没有进行堆肥生物回收、化学回收,也不会影响传统塑料的回收;传统塑料系统的复杂性,也不会因为多一类降解塑料而产生很大的区别。个别回收系统,如PET瓶回收系统里多了PLA材质而增加困难,是有可能的,但PET瓶回收系统也会因为传统塑料PBT、PEN等新一类不降解聚酯瓶的使用带来困难。在现代化的分拣系统里,通过红外线分拣法,是完全可以实现分开回收的。所以这个问题,只是部分人没考虑原有回收系统技术改进而比较主观的一种看法而已。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