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方法采用控制扦插苗的扦插密度,实行轮作管理,防治上多采用多菌灵、托布津等喷雾杀菌,正常情况下半月喷施1次即可,坚持3~4次,即可有效消除病株病枝。4***病该病的表现症状为感病植株的干部在3月中下旬出现质地松软的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有时出现水泡,手压有褐色臭水流出,内有略带腥臭的黏液,到5~6月份水泡自行,随后病斑下陷呈深褐色,散生许多小黑点并突破表皮。当病斑包围树干时,树上部枯死。
1修枝修枝是为了培育胶合板等其它加工业用的无节良材。8m以下侧枝着生处的树干直径达到10cm时,应修去侧枝,即固定直径修枝,根据树干直径向下向上修枝,直到8m为止。修枝高度大致如下1~3年少量修剪,4~5年修枝到树高1/3处,6年以后修枝到树高的1/1/2处。2修剪萌条修枝以后,还可以再生长萌条,有时是修枝刺激在原处长出的,应及早剪去。修枝应在秋季或初春没有生长时进行。修剪应贴近树干、不留茬,以免形成节子。使用工具应锐利,使伤口应平滑。杨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1食叶类害虫以杨扇舟蛾为主,属鳞翅目,成虫雌蛾长l5~20cm,雄蛾13~17cm。
造林方法种杨树一般提倡“三大一深”,即采用大株行距、大穴和大苗,并要深栽。合理密度培育大径材可采用5m×6m、4m×8m、6m×6m和7m×7m的株行距。松土除草造林后应及时松土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每年1-3次。松土深度一般为5-10Cm。选择合适的地区和栽培地点大部分杨树在北方生长良好,在南方病虫害多,树体倾斜。杨树喜光怕阴,耐干旱不耐湿热,喜欢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沙壤土,在湿润和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长迅速,地下水位不得高于5米,可以在含盐量在0.4%以下的土壤栽培,在粘重的土壤中生长不良,不耐积水。
合理的密度是增粗的基础杨树种植密度一般是行距为4-6米,株距为2米。培育小木径的树材,可选用株行距为2×3米或者3×3米;培育中小木径的树材可选用2×5米或者3×4;培育中径材可选用3×5米或者3×6米;培育大径材可采用5×6米、4×8米或者6×6米。制作密度板和造纸用途的杨树采用3×4米的密度,制作胶合板的采用5×5米的株行距。同时也要考虑水肥条件和品种的差异性。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