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钢架大棚利用率的方法:
①更换种植方法及品种:
同一品种的作物在温室大棚内种植几年后,要想效益再提高一个台阶就要在种植方面及品种上下功夫。比如进行嫁接,在钢架大棚内连作黄瓜,若用其他品种进行嫁接,能防止多种病害的发生,增产幅度在30%以上;
②改用无滴膜:
采用无滴膜,钢架大棚内的水气便不会在棚膜上凝聚成水滴,对钢架大棚内的作物构不成遮光影响,如果钢架大棚的透光率可保持在90%左右,作物的光合作用就能保障;
钢架大棚刚建完后由于卷帘机和保温被的压力,顶上的钢管容易出现松动的情况。
面对上述情况,很多菜农会使用铁丝固定的方法解决问题。然而铁丝固定住钢管,也会频频与大棚薄膜摩擦,导致薄膜的寿命大大降低,造成新的问题。那钢架大棚钢管松动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我们建议将钢架大棚立柱上方的钢管用竹板全部披上,这样能够很好地解决东西向薄膜和绕绑钢丝的接触,避免了薄膜受损。
一般在对钢管进行绕绑后就用竹板进行铺设,铺设的竹板宽4-5厘米,铺设时在竹板的下方可以挖上一个凹槽,凹槽处正好安在东西向的钢丝上,一般一根竹板至少要挖三个凹槽,这样可以保证竹板固定在钢管上而不会滑落。
当然,为保证稳固性,铺设完竹板后再用布条进行绑缚。另外,为防止竹板两头磨损棚膜,可在竹板两头套上一双破旧的袜子或垫上橡胶皮套,效果不错。
钢架大棚建造前,应先确定零水平线。为提高大棚整体稳定性,在大棚两侧就地取材建高3.6米、厚1.0米、长19.5米的山墙,山墙正中预留宽1.2米、高1.8米的进出通道门。 建造时,在大棚中线两侧75厘米处对称栽立后立柱,立柱用混凝土制作,规格为10厘米×15厘米×400厘米,立柱间距1.75 米,立柱埋深0.3米。立柱底部用预制的底座衬垫并用混凝土加固,上端用国标Φ60毫米钢管焊接相连紧固成横梁。龙架下端安装在预先制作好的底座预埋件上,上端与钢管横梁平整焊接,其上每隔50厘米布设一道撑杆拉线。龙架间距3.5米,中间每隔70厘米绑扎撑膜杆构成整体骨架。大棚组装好后,在横梁上面覆盖预制的155厘×50厘×5厘米混凝土板,便于屋顶劳作,增强大棚的抗风能力,保持稳定。屋顶做防水保温处理。
钢架大棚建造成本低,土地利用率高
大棚既可用有机质无土栽培技术进行生产,也可用客土栽培的方式进行生产。相对于日光温室而言,取消了后墙体、屋顶保温层、土地复垦等施工环节,减少了后墙体、温室遮光带等部分的占地面积,每亩节省***55% 左右,土地利用率提高约50%。
钢架大棚安全稳定,抗逆能力强
大棚骨架材料以钢管、混凝土为主,提升了大棚抗风、抗雪、抗压性能。同时,室内蓄热空间大,缓冲性强,可提高大棚防寒保温的能力,有效降低冬季连阴雨雪天气的危害,进一步提高了大棚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