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雕塑运动在持续的空间突破中,于80年代进入往往被称作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时代。在这个时期中,很难再像以前那样,去辨析各种风格间的关系。支持人们作出确切判断的艺术规范,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创新的,都已不存在也未再产生。其实,多元化本身已无形地成为反规范的“规范”——任何一种东西,无论它怎样怎样地缺乏认同者,只要被谁认作“艺术”它就是艺术。在此情况下,艺术只剩“艺术”这一词语形式,而毫无足以界定它的实质性的内涵。观念综合型浮雕也已处在难以规范和界定的境地,并在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化趋势中逐渐走向对浮雕自身以至艺术自身的消解。
作为对建筑妆点美化的装饰性浮雕来说,同样更多地依附于建筑主体并因此而存在,装饰性浮雕,一般总是雕刻在某座建筑物的部件或局部的表面,例如门框,窗边,梁柱,墙面,转角等或其它建筑物的表面,巴特农神殿的三角客墙和长浮雕饰带,巴黎凯旋门的浮雕和法国阿尔弗雷德,穰尼埃设计的巴黎现代艺术馆浮雕,都是这方面的成功范例。
装饰性浮雕与主题性和纪念性浮雕的区别,主要在题材的处理和意境的表现上,装饰性浮雕一般不重情节描述和叙事性,也不着意于表现重大主题,而更多地是追求抒情性和赏心悦目的形式感,内容形式和装饰部位也相对地自由和活泼,它更强调对装饰对象的依附和烘托,更强调空间形态上的适应性的功能,以及对平衡,对称,条理,反复等形式美的规律和装饰艺术语言的运用,20世纪以来,装饰浮雕的风格经历了从简约,抽象到多元繁荣的变化过程,被广泛地运用于城市建筑空间,起到了装饰建筑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浮雕创作离不开构图,这就像写文章离不开章法一样重要,是作品成败的关键。“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的规律和原理,对于从事艺术创作活动的人,只有在他对所从事的那个艺术规律掌握的娴熟的时候,才能在创作实践纵横驰骋”。艺术家彦涵先生在负责《胜利渡江》浮雕构图设计时,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访问参加渡江战斗的人员,同时以其自身战斗生活的体验,进行画稿设计,抓住它的题材特殊性,总结出《胜利渡江》的构图,作品在构图上突出百万人员不可阻挡的气势和人物动态变化,画面布局均衡,层次鲜明,既有绘画性又有装饰性。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