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原代培养是将胚胎哺乳动物神经系统的部分组织,如大脑皮层、海马、脊髓等脑组织直接取出,再接种培养的方法。目前国内、外有关神经元培养的方法较多,但在原代培养中神经元的纯度和产量方面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神经元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相对于其它细胞而言,神经元在体外更难以存活和生长。因此,体外培养神经元要求的培养方法和营养条件均较为特殊。
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是研究神经源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进程的一个重要工具,能很好的、直观的反映离体神经元的发育状况和生理活性,如何建立一个稳定成熟的神经细胞培养体系是神经系统疾病体外实验研究顺利进行的基础。随着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研究的逐渐深入,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在脑损伤、神经疾病、衰老相关神经疾病方面得到广泛重视和普及应用。
SSC=150mMNaCl,15mM柠檬酸钠溶液(pH7.4)
HCl处理:对样本进行20-30min的200mMHCl处理,可将蛋白抽提,并将核酸序列进行一定程度的水解,增加杂交检测的信噪比。
去垢剂处理:如果对样品的固定、脱水、包埋等预处理过程不足以将脂膜成分破坏暴露核酸,可对样品进行额外的蛋白去垢剂处理(如TritonX-100和SDS)。
蛋白酶处理:样品中待杂交的核酸序列常与蛋白缠绕交联在一起,样品的固定步骤更是加剧了蛋白的交联程度,因此预渗透是核酸杂交前的常规步骤,通常通过蛋白酶K的消化作用来完成。根据不同的文献来源,蛋白酶K的工作浓度通常设为10-500μg/ml(溶解于20mMTris-HCl,2mMCaCl2,pH7.4,酶浓度可根据具体样品进一步优化),对样品进行37°C7.5–30min的处理。染色体涂片或核片的蛋白酶K处理浓度可降至1μg/ml消化7.5min。也有文献指出,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样品,使用胃蛋白酶(500μg/ml,溶于200mMHCl)将得到较好的蛋白消化结果。
动物模型评价:
1. IDA大鼠早期(Hb≤100g/L)表现为毛发生长差、脱毛、眼球肿胀突出、苍白、兴奋为主,晚期(Hb≤60g/L)表现为倦怠、活动减少,易为主;
2. 血液学及生化检查表现为血红蛋白及铁(功能池)、浓度(交换池)、运铁蛋白及铁含量(贮存池)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以血红蛋
白和铁的变化较敏感。
3. 低铁饲料喂养大鼠5、6周即可出上述表现,F344、Wistar大鼠的反应性优于SD大鼠。
4. 此模型形成期短、稳定、可行,是研究IDA的一个可靠动物模型。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