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厌氧塔反应器免费咨询「在线咨询」
作者:山东新得环保2022/2/24 5:01:42













IC厌氧塔反应器   厌氧处理是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一种方法,要提高厌氧处理速率和效率,除了要提供给微生物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外,保持反应器内高的污泥浓度和良好的传质效果也是2个关键性举措。以厌氧接触工艺为代表的代厌氧反应器,污泥停留时间(SRT)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大体相同,反应器内污泥浓度较低,处理效果差。为了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废水在反应器内通常要停留几天到几十天之久。

以UASB工艺为代表的第2代厌氧反应器,依靠颗粒污泥的形成和三相分离器的作用,使污泥在反应器中滞留,实现了SRT>HRT,从而提高了反应器内污泥浓度,但是反应器的传质过程并不理想。要改善传质效果,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表面水力负荷和表面产气负荷。然而高负荷产生的剧烈搅动又会使反应器内污泥处于完全膨胀状态,使原本SRT>HRT向SRT=HRT方向转变,污泥过量流失,处理效果变差。








 IC厌氧塔反应器 容积负荷率:厌氧反应器具有很高的容积负荷率,操作手册上为16~24㎏COD /m3/d,而一些学者认为其容积负荷率还可以更高可达30~40㎏COD /m3/d,但是这个数值的短期内变化幅度不要过大,就是说要让有一定的适应时间,逐步增加或降低负荷。如果条件可以,尽量使其负荷率在一个范围之间,趋于稳定的状态。

上升流速:IC反应器的上升流速一般在4~10m/h, 当污水的进水COD值浓度较低时,需要提高流量来增加COD的负荷率,较高的上升流速会有助于颗粒污泥与有机物之间的传质过程,避免了混合不均匀对设备的影响。

污泥的成分:厌氧污泥中具有处理污染物能力的就是***等有机物质,菌群的组成及的成分决定了其颗粒强度、产活性及对污水的适应能力。一般来说,污泥中有机物的成分占70%左右,污泥外部主要为丝菌,污泥内部主要为、球菌等。

除了以上这些因素外,IC反应器的运行控制条件还有很多,如进水COD浓度,污泥颗粒化程度等等,工艺正常运行,每个工艺条件都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各个条件之间是环环相扣的的关系,一个参数出了问题,所有的问题就都会显现出来。为了避免问题的出现,就应该及时监测、化验、分析,发现异常现象,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更多问题的出现。










IC厌氧塔反应器布水系统如何设计才能布水均匀?还有是扩大单体的大小好,还是使用串并联比较好,请教了?

答:这方面更是“百花齐放”,我们自己也有三四种方法,在这个方面大家吃亏很多。还是从头分析,什么是均匀(指标是什么)?为什么要均匀?我个人认为:(1)只能是相对均匀;

(2)过去也谈过,我们没有掌握布水均匀和效果的定量关系;

(3)堵塞是问题,而均匀性只能是第二。



IC厌氧塔反应器




国内的UASB设备达到设计负荷的比例是多少?我听说过国内的UASB形成真正的颗粒化污泥的设备比例不到50%,是这样

答:在前天,一位清华的博士生和我的朋友聊起UASB现状,他说:没有好的!上月咱们“俱乐部”有人也指出这个问题。你就婉转了,问“达到设计负荷”情况?也就是设计者自己给自己打分。国内的情况,我们小单位不太了解。但是,确实看了不少,听了不少,大家都不乐观。我个人认为原因:

(1) 大家对UASB期望值太高;(2) 对业主许诺太多,导致业主期望值过高;(3) 设计人员看书多,做实验少,实验时间不足够长,什么水都敢做;(4) 设计的负荷太高,没有考虑工业生产的波动、操作水平的低下、设备的粗糙、……等不利因素;(5) 某些环保设备厂在起哄,只考虑接工程,不考虑做好工程;(6) UASB的稳定性本身就有问题,研究所里的同事讲:UASB就是***药,谁接都要瘦一圈。所以,我们现在采用MIC了。MIC比UASB稳定性好些。(7) UASB一旦出问题,要花钱——重新投加;要花时间——重新调试,所以,一出事,大家都在扯皮。正常运行的时间就不多了。

还有,大家对“厌氧行”都是瞎子摸象,记得前年,我国某厌氧在文章上讲(并由他的同事在一学术会上宣读):他们做的3万立方米深度厌氧反应器,占***的96%。幸亏我在现场,我说:我这次的文章中(我也写了文章去凑热闹)就提到某厂UASB的体积就达2万多立方米!



商户名称:山东新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