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加工中的变色主要有两大类
蔬菜中富含多种***、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但从目前市场上的蔬菜加工品来看,大多均失去了原有鲜艳的绿色,即加工过程中发生了变色。
蔬菜加工中的变色主要有两大类,即褐变和蔬菜本身色素一叶绿素的变化,前者又分为酶褐变和非酶褐变。例如,马铃薯加工成冷冻薯条、薯片,常常会遇到变色现象,特别当薯块含糖量较高时,其变色率高达30%以上。
发生变色的原因很多,酶的褐变和非酶褐变均起作用,由于马铃薯含酪氨酸,并且在氧化系末端多酚氧化酶活性很高,所以无论酶褐变和非酶褐变都非常容易发生。
大部分蔬菜为绿色,其色素为叶绿素
大部分蔬菜为绿色,其色素为叶绿素。叶绿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对光、热、酸、碱等条件敏感, 因此,在加工或储藏过程中常易褪色或变色,对蔬菜成品感官质量影响巨大。这种护绿措施有两种。一种是在稀碱溶液中发生皂化反应,叶绿素生成叶绿酸盐、叶绿醇和,颜色仍为鲜绿色。将蔬菜浸没在PH7.2—9.5的碱液中抽真空,在0-7.2下保绿21天。但这种碱处理法保绿时间不太长,另外对于富含VC的蔬菜来讲,VC在碱性条件下快速的分解会导致营养成分的严重损失。
蔬菜的食用部分因品种不同
蔬菜的食用部分因品种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不论使用蔬菜的哪一部分,在加工时必须做到:1.黄叶、老叶必须去除干净,老的部分必须切除,以保持原料的鲜嫩。2.虫卵杂物泥沙必须洗涤清洁,以保证人民身体健康,合乎食用的卫生要求。3.尽量利用可食部分,做到物尽其用,不可浪费。4.结合烹调要求,严格注意加工的规格要求。只有注意加工的规格要求,才能做出精美的菜肴。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