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在这一年龄阶段,他们不甘寂寞,同龄玩伴的关系和数量常常变化于他们身心发展的不同时期。“填鸭式”的被动教育所引发的诸多教育问题层出不穷,似乎我们已身陷这个“怪圈”而不能自拔了。在***园和日常生活中,他们努力地融入班集体,也想尝试着参与父母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因能力、经验有限,使得他们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者境地,这也是此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为了化解这一矛盾,他们通过游戏让自己参与到以“我”为中心的角色扮演之中,他们或是自言自语,或是与同伴进入亦模仿亦创造的游戏互动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6岁之后,孩子的自然属性逐渐被理智的、成熟的社会属性所克服,但并不意味着这种原始的潜能消失殆尽了。倘若,陪伴者和教育者引导得体,他们的社会属性会更为突出,自然属性中的积极部分将会成为孩子的“个性”或是“特长”。
3-6岁阶段的***,开始进入“语言关键期”了,这一关键期起于3-4岁止于6岁,其语言潜能中的表达能力随着词汇量迅速增长而变得更具概括性。内心情感的交流能使孩子懂得孝养父母、尊敬他人的重要,而不是刻意的效仿,这些都是认知教育所不能做到的。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3-4阶段的***应该能够掌握所有的词音了。通过模仿、内化,3-6岁的***其词汇量夜以继日地增长着,从3岁时的800-1000个词汇量,到6岁时的3000-4000个,每一个年龄阶段都以成倍的数量跨越式地发展着。
3-6岁的***思维不具有传递性
所谓的思维传递性是指事物之间所发生的因果关系通过中间物的媒介作用起到相互传递的效果。不压抑孩子的心灵成长,父母要相信孩子具有无限的潜能,不要强加给孩子自己认定的教育,不要压抑孩子的心灵,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做比较,告诉孩子只与自己竞争,以培养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这样的举措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幸福的教育。比如,爸爸手里有一个苹果、姐姐双手空空、妈妈手里有一个橘子,爸爸的苹果给姐姐、妈妈的橘子给爸爸、姐姐的苹果给妈妈,姐姐作为水果的传递媒介,使爸爸和妈妈手中的水果相互交换。这在尚处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看来,苹果和橘子只是互换了位置,姐姐的媒介作用并不存在。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