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叉车的历史
1970年
无锡***电工机械厂成立。
1972年
一机部起重机运输机械研究所、四机部十院等联合测绘手动液压叉车,由天津手板葫芦厂试生产。
1973年
9月 上海海运学院与上海学院与上海港机五区合作,设计试制成功了一台10t内燃叉车。
同年,台湾台励福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同年,宝鸡铲车厂研制了我国台2t内燃静压传动叉车。
同年,靖江叉车总厂成立。
1974年
辽西机械一厂更名为“锦州起重机械厂”.开始生产1.5吨至2吨内燃叉车。
1975年
上海铁床厂(上海沪光叉车厂前身)年产1t内燃叉车1050台,是我***年产量突破千台的企业。
1976年
1月 山西机器厂试制成功了CPQ-1Q型全自由提升1t集装箱叉车。
5月 无锡市电瓶车厂试制了一台0.5t高位拣选式蓄电池叉车,起升高为4m,司机可随叉架上升。
林业部镇江林业机械厂研制成功了3t内燃侧面叉车,1978年通过鉴定。
同年,一机部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负责研制成功了我国台0.5t高起升三向堆垛电瓶叉车、自动导向搬运车等6项产品。
1978年
杭州新登电动车辆厂成立。
1979年
1月 宝鸡铲车厂和宝鸡永红起重运输机械厂等联合组成宝鸡叉车制造公司。下设5个厂和1个叉车研究室。
2月 北京矿山机械厂和北京运输机械厂等联合组成北京市叉车总厂。
3月 大连铲车厂、大连前进机械厂等联合组成大连叉车总厂。
10月 衡阳汽车配件厂、衡阳地区农机厂、衡阳地区机床三厂组成湖南叉车总厂。
1980年
一机部批准北京市叉车总厂以补偿贸易方式从日本三菱重工引进1~5t内燃叉车系列制造技术。
叉车的历史——内燃叉车的主要部件(三)
后来,德国公司Still叉车创造了非常经济的混合动力柴电装置,代替了单纯的柴油机。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带有内燃发动机的叉车在市场上逐渐失去***地位。这不仅是由于更严格的环境标准,其中一个原因是靠电力来调节温度的仓储中心、配送中心、生产车间在上述地区如雨后春笋的开建。1994年8月北京叉车总厂与韩国汉拿工业株式会社合资建立北京汉拿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举行合同签订仪式。很显然,以柴油作为动力的叉车,在内部物流中明显受到排挤。
尽管如此,柴油叉车仍继续用于欧洲市场。这有几个原因,首先,在成本是与电动叉车相比相对比较便宜。采购方便,能源消耗和维护方面的***较少。其次,柴油发动机仍然是可靠的、易于维护、具备强大动力而的动力装置。当然,其缺点是的排放。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变化和含硫(直馏)柴油的使用,的排放会进一步增加。7月,德国永恒力集团在中国建立了其***公司—永恒力叉车有限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该问题可以通过微粒过滤器解决:根据品种和类型的不同,可以减少70%到98%的***排放。但是即使到今天,只有4%到5%的柴油叉车装有此类过滤装置。
叉车的历史——日本叉车的历史(六)
在上世纪80年代,欧洲叉车制造商开始“反攻”,日本叉车制造商自愿减少了出口。这种情况,引起了欧洲进口商的不满,但终成功解决。丰田成为家克服进口配额并在欧洲(法国安塞尼斯)开建自己的生产基地。其他日本公司也跟进和效仿:TCM(在比利时布鲁日建厂),三菱(在荷兰阿尔梅勒建厂),小松(在西班牙潘普洛纳、英国莱顿巴扎、意大利的瓦里分别建厂)。同年,韩国克拉克叉车公司在中国建立青岛克拉克物流机械有限公司。从这一刻起,二手叉车开始大量从日本流向欧洲。比利时叉车销售商-Thermote&Vanhalst(TVH)大规模进口日本二手叉车。
上世纪60年年代,在美国发生了同类的现象,日本叉车制造商对美国的出口有所增加。按照欧洲的例子,当美国人开始控制进口日本叉车的数量时,日本叉车制造商利用了早已在布局的路数,纷纷在美国建厂。日产(在伊利诺伊州马伦戈建厂)、丰田(在印第安纳州哥伦布建厂)和小松(在洛杉矶米拉达建厂)很快在美国生产了出自己的产品。在要对付来自日本进口叉车的冲击期间,欧洲制造商还需要面临爆发了石油危机。欧洲叉车制造商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以及房地产因素对叉车价格的影响。这些因素不断恶化,再加上缺乏生产空间,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本土生产的叉车价格大幅度上升。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欧美叉车制造商几乎没有试图去***亚洲市场。2005年3月浙江杭叉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法国曼尼通公司合资设立杭州曼尼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原因在于文化差异,亚洲市场无法进入,以及当地企业使用叉车习惯和其他特殊要求(包括关税)。众所周知,亚洲叉车的销售商在三年后减少了欧洲叉车的进口,然后购买了本土的新设备。因此,西方叉车对于他们来说交货期时间太长,并且价额太昂贵。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