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面:即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产生的原因: ①模板表面粗糙或杂物未清理干净,钢模板隔离剂未刷或未刷均匀,拆模时粘坏混凝土表面; ②木模板未充分湿润,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表面水分被模板吸收而失水出现麻面; ③模板拼缝不严、缝隙漏浆; ④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⑤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拆模后形成麻点。
模板安装完毕后,派专人将较大块的杂物拣出,对小而轻的杂物可使用大功率的吸尘器吸尘,用水冲洗时注意将汇集起来杂物一一清理干净。若出现麻面缺陷,混凝土表面作粉刷装修时,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应在麻面处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双面胶条等堵严;
混凝土墙面应该干燥,一般要求含水率在8%一10%以下。混凝土浇筑后夏季2周,冬季3—4周后可以达到要求了。用手摸混凝土表面如果不潮湿的话,一般就可以了。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麻面预防措施
(1)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坍落度和粗骨料粒径,加强振捣,振捣时间(15~30s)以混凝土不沉落表面出现浮浆为限。
(2)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3M时,须采用串筒和溜槽等工具,或在柱、墙的模板上,沿其高度方向留出“门子板”,将混凝土改为侧向入模,以此缩短倾落高度,浇灌时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