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存储的概念
蓝光是由为首提出来的新一代存储格式,由DVD发展而来,可以向下格式兼容,保存期限一般在50年以上,目前容量蓝光盘达到100GB,2015年和松下会联合推出300G-1T的超大容量产品。作为档案级存储介质,蓝光盘目前主要应用于广电行业,已逐渐覆盖到、教育、***、公共事业等有存储刚性需求的行业和企业。
蓝光存储的历史介绍
1998年,飞利浦与公司发表了下一代光盘的技术,并着手开发单面单层实现23GB~25GB的技术方案,给业界带来了一个惊喜。2002年2月19日,以、飞利浦、松下为,联合日立、先锋、三星、LG、夏普和汤姆逊共同发布了0.9版的Blu-rayDisc(简称BD)技术标准。Blu-ray是BlueRay(蓝光)的意思,因此2月19日也正式表明下一代DVD候选人——蓝光光盘的诞生。BD集团随后在2002年6月14日向外正式发售BD规范1.0版,一共3册共5000美元,至此标志着BD的设计已经完全确立下来。虽然BD与HD-DVD谁将作为下一代的蓝光存储标准这一争议一直存在,但这也促使两家不断推陈出新,进行技术改革。2003年,蓝光激光头达到投产水平,但是适合投放市场的蓝光产品在2006年才开始出现。
蓝光存储基本结构
我们一般接触到的存储是机械硬盘HDD或固态硬盘SSD,其实还有磁带库、蓝光等海量存储介质,比如Facebook数据中心就采用了蓝光存储。
看看蓝光存储的基本结构,左边是光盘匣,右边是光驱阵列,下面是机械手,以SAS接口连到服务器,包含了RAID和机械手控制器以及驱动。
一个DA-BH7010蓝光存储机柜容量为1.64PB,机柜的基本结构,上面是6个6U的光盘单元,底下是电源和控制服务器。
蓝光存储的趋势
智能终端的崛起,可以视为信息终端去中心化的过程,这要求终端智能化达到一定水平,且能实时 和其他终端实时联接。智能节点形成的网络需要充足、的算力/存储资源。假设不存在中心化 的算力资源,而是把运算、存储全部寄托于各个终端本地,则需要终端在算力、存储方面进行较高的配置,则导致终端硬件系统复杂度过高、能耗负荷过高、反应处理时间过长,无法形成快速、实 时的终端之间的互动,也导致整个网络的算力和存储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存在较多的单节点冗余资 源。因此,智能终端的向各领域的渗透,将导致通用算力资源的集中化。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