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单系统很大支持1536个热插拔硬盘位,高达9.2PB存储容量;
低能耗:存储节点均无***电源,非读写状态的硬盘均处于彻底下电的状态,极大降低了设备使用功耗;
高速率:快速的硬盘上线速度,高达6GB数据传输速率;
高寿命:处于下电状态的硬盘,极大延长了硬盘使用寿命;
易使用:极简的设备部署方式,仅需连接数据线缆,上电即可使用;即插即用的扩容方式,仅需连接数据线缆,上电即完成扩容;便捷的设备维护模式,无需进行数据迁移;开放的软件接入接口,便于客户应用软件接入;
保安全:私有控制协议,传统方式无法读取数据,提高了数据安全性。
磁盘阵列分类
磁盘阵列其样式有三种,一是外接式磁盘阵列柜、二是内接式磁盘阵列卡,三是利用软件来仿的真。 [2] 外接式磁盘阵列柜较常被使用大型服务器上,具可热交换(Hot Swap)的特性,不过这类产品的价格都很贵。 [2] 内接式磁盘阵列卡,因为价格便宜,但需要较高的安装技术,适合技术人员使用操作。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解决方案。阵列卡专用的处理单元来进行操作。 [2] 利用软件仿的真的方式,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低幅度还比较大,达30%左右。因此会拖累机器的速度,不适合大数据流量的服务器。
RAID级别介绍
一般常用的RAID,分别是RAID 0、RAID1、RAID 2、RAID 3、RAID 4以及RAID 5,再加上二合一型 RAID 0+1﹝或称RAID 10﹞。我们先把这些RAID级别的优、缺点做个比较:
RAID级别 相对优点 相对缺点
RAID 0 存取速度很快 没有容错
RAID 1 完全容错 成本高
RAID 2 带海明码校验,数据冗余多,速度慢
RAID 3 写入性能较好 没有多任务功能
RAID 4 具备多任务及容错功能 Parity 磁盘驱动器造成性能瓶颈
RAID 5 具备多任务及容错功能 写入时有overhead
RAID 0+1/RAID 10 速度快、完全容错 成本高
RAID的操作步骤
标准的RAID写操作,需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以校验盘中读取数据
(2)以目标数据盘中读取数据
(3)以旧校验数据,新数据及已存在数据,生成新的校验数据
(4)将新校验数据写入校验盘
(5)将新数据写入目标数据盘
当主机将一个待写入阵列RAID组中的数据发送到阵列时,阵列控制器将该数据保存在缓存中并立即报告主机该数据的写入工作已完成。该数据写入到阵列硬盘的工作由阵列控制器完成,该数据可继续存放在Cache中直到Cache满,而且要为新数据腾出空间而必须刷新时或阵列需停机时,控制器会及时将该数据从Cache写入阵列硬盘中。
这种缓存回写技术使得主机不必等待RAID校验计算过程的完成,即可处理下一个读写任务,这样,主机的读写效率大为增加。当主机命令将一个数据写入硬盘,则阵列控制器将该数据写入缓存上面的位置,只有新数据才会被控制器按Write-Back Cache的方式之后写入硬盘。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