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筛的个作用是晶体的外表面吸附多种吸附物。对于分子筛的研究表明,其外表面提供了一个的被吸附的分子尺寸。如果被吸附物的分子超过该尺寸,就不能进入晶体内部,只能被吸附在外表面。表面吸附作用(也发生在非结晶体的表面,如硅胶),这是很弱的,而在晶体内部有成千上万的晶体空隙和槽,进一步吸附分子。
分子筛由硅、铝和氧原子组成。这些分子的离子电荷在稳定的晶体中加起来的总和应是零。为平衡正负负荷,加入钾、钠、钙等正电荷离子。带有正负离子的巨大的面被称做吸附场。在吸附物与被吸附物之间有很强的吸引力,需要很大能量的(一般是热能)才能消除吸引力,还原成筛子。随着被吸附物的浓度增加,密度电荷场增强以至于几乎没有几层被吸附分子存在。被吸附物接近满负荷,孔被填满,类似于毛细管冷凝。
分子筛主要是由氧化钠(Na2O)、氧化铝(A1203)和氧化硅(SiO2)组成的。一般分类根据分子筛中SiO2与Al2O3的摩尔数之比(即硅铝比)确定。A型分子筛的硅铝比为2,X型的硅铝比为2.5,Y型的硅铝比为5,丝光沸石的硅铝比为10。一般情况下分子筛并非很纯,所以硅铝比在一定范围内变化,X型为2~3,Y型为3~6,丝光沸石为9~12。交换阳离子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二氧化硅的含量。分子筛中的钠离子被其它金属离子所取代,也能改变分子筛的型号,例如,13X型分子筛中的钠离子被钙离子取代一部分后可变为10X型分子筛;4A型分子筛中钠离子被钙取代后,可变为5A型分子筛。
从结构上分类,沸石骨架中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的数量以及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种类的沸石,现有的沸石(包括天然沸石和人工合成沸石)大约有一百余种。工业生产上常见的主要有 LTA 型(A)、FAU 型(包括 X,Y)、β型和 MFI 型等。
MFI 型分子筛是非常重要的一类沸石,通常被称为 ZSM-5,如果沸石晶体骨架中的不含有铝原子,完全由硅氧四面体构成,则称为 Si-ZSM-5 。上个世纪70年代某公司首先合成出了这种结构的沸石,取名为ZSM-5。ZSM-5 沸石出现后,由于其独特的孔道结构、良好的耐温性以及优良的离子交换性能,很快在催化、吸附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上世纪末沸石研究的主流。
MFI属斜方晶系,晶格三轴长各为:a=20.1A、b=19.9A、c=13.4A。MFI型分子筛具有优良的孔道结构,它有两种相互交联的孔道体系,一是b轴方向的直线形孔道,孔径尺寸为0.53×0.56nm,一是a轴方向的正弦形孔道,孔径尺寸0.51×0.55nm。
沸石分子筛具有独特的规整晶体结构,其中每一类都具有一定尺寸、形状的孔道结构,并具有较大比表面积。
大部分沸石分子筛表面具有较强的酸中心,同时晶孔内有强大的库仑场起极化作用。这些特性使它成为性能优异的催化剂。
多相催化反应是在固体催化剂上进行的,催化活性与催化剂的晶孔大小有关。沸石分子筛作为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时,催化反应的进行受到沸石分子筛晶孔大小的控制。晶孔和孔道的大小和形状都可以对催化反应起着选择性作用。在一般反应条件下沸石分子筛对反应方向起作用,呈现了择形催化性能,这一性能使沸石分子筛作为催化新材料具有强大生命力。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