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49年,美国科学家Benjamin Franklin(本杰明·富兰克林)等经过科学实验,建立了雷电理论,并发明了避雷针,这就是早的防雷产品。此阶段的防雷装置比较简单,只有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直击雷。然后,随着电的普及使用,高压电线两端的发配电设备遭受过电压损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经过研究,人们发现这是“感应雷”在作怪,并建立了感应雷和高压反击的理论,弄清了高压雷电波在金属线路传播的规律。感应雷是因为直击雷放电而感应到附近金属导体中,其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感应方式,一是静电感应,二是电磁感应。雷电在高压线路上感应电涌,并沿导线传播到线路两端的发配电设备,当这些设备耐压较低时,就会被电涌损坏。基于***电涌、保护线路上设备的目的,到十九世纪末人们发明了避雷器。
到了二十世纪70年代,随着半导体集成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半导体几乎应用于所有科学技术领域,由于半导体不能耐受过电压和过电流,因此凡是使用这些元件的计算机通信、微波通信等设备受雷害损坏的现象显著增加。同时随着高层建筑和智能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防雷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就是现代综合防雷阶段,都有了完善的防雷规范,防雷器材也变得五花百门,防雷装置,不再是简单地安装避雷针和避雷器。作为现代综合防雷,首***行雷击损害风险评估,再进行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布局。外部防雷方面既要考虑防直击雷,还要有防侧击雷,防雷电波,做均压环和金属门窗与均压环相连。而内部防雷,要做好电磁屏蔽,减少电磁干扰,作等电位处理,减少线路之间的电位差,安装电源浪涌保护器和信号浪涌保护器,保护电子设备不受电涌损坏。
陶瓷气体放电管该如何选择
1、气体放电管的加入不能影响线路的正常工作,这就要保证气体放电管的直流击穿电压的下限值必须高于线路的大正常工作电压。据此确定所需放电管的标称直流击穿电压值。
2、确定线路所能承受的瞬时电压值,要确保放电管的冲击击穿电压值必须低于此值。以确保当瞬间过压来临时,放电管的反应速度快于线路的反应速度,抢先一步将过电压限制在安全值。这是放电管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3、根据线路中可能窜入的冲击电流强度,确定所选用放电管必须达到的耐冲击电流能力(如:在室外一般选用10kA以级;在入室端一般选用5kA等级;在设备终端处一般选用2kA左右等级)。
标准接地网的制作
在距建筑物1.5~3.0m处,以6m*3m矩形框线为中心,开挖宽度为0.8m、深0.6~0.8m的土沟,两长边中间贯通,采用长2.5m的L5(5*50*50)镀锌角钢,在沟底的每个交点处垂直打入一根,共计6-20根,作为垂直接地极;
然后采用4号(4*40)镀锌扁钢将六根角钢焊接连通,作为水平接地极;再用4号镀锌扁钢焊在地网框架的中间部位,引出至机房外墙角,离地高0.3m,作为PE接地端;后从该接地端引出16-50平方毫米以上护套地线,沿墙边穿墙进入室内,连至机房内等电位接地汇集排。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