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人们就在房屋的屋脊上安装类似的东西,用金属制成,张着舌头仰望着天空,舌头下方连接一根铁丝,铁丝延长到地里。古代通过这样简单的工艺避免了雷电造成的伤害。
现代避雷针是通过古代的雏形改装而来的。1752年,某个雷雨天气中,科学家富兰克林正在做关于避雷针的实验,他认为雷电中的闪电,其实是在放电。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富兰克林冒着被雷中的***,用风筝绑住跟金属导线,把让风筝飞向云层中去,这样就可以让风筝更好地接触到闪电。他在金属导线的末端放置铜钥匙,用手紧握着钥匙,雷电顺着导线直达富兰克林的掌心,电流让他的整个手臂产生了麻木感,还没有电流不算大,没有生命***。富兰克林的实验通过实验证实,只要把电流导入地下,就可以减少建筑物损害和人员的***,后来,就有了避雷针的出现,在世界上也广泛流行起来。
没有避雷针,怎么扛得住上亿伏特的雷击?凡是高层建筑,都装有肉眼可见的避雷针,它的保护范围呈伞状,在建筑高点能有效地避免在大气中的设施遭受雷击。早在1754年,避雷针就已经在欧洲问世并开始应用,此后迅速扩展到全世界,成为了高层建筑的必需品。
避雷针利用放电的特性,能吸引附近的雷电流,通过引下导线将其导入大地。因此,避雷针的“避”雷实际上是“引”雷。当然,避雷针只是民间通俗的说法,“接闪器”这个名字更接近于它的作用原理。在领域,避雷针是常见的一种接闪器。
果人被雷中了,会有生命***。
因此,为了使建筑物免受雷击,人们便在屋顶上安装了避雷针。
避雷针是一根针形的金属棒,其下端用输送电
流的导线与埋在地下的铜板连接起来。雷电发生时,金属棒的比屋顶其他的位置更容易被雷中,而这些电荷会沿金属导线直接导入大地,从而防止剧烈的放电现象这样一来,建筑物就不会遭到雷击了。
而当成功进行风筝实验后的富兰克林,惊奇地发现,人工产生的电能能够被所吸收,换而言之,自然界中的闪电应该也能够被吸收。由此设想,将物体置于高楼之上是不是就能够起到避雷的作用了?
富兰克林很快将这种想法变成了现实,他在高建筑顶上使用一只铁棒,然后在铁棒的下端使用导线连接。而后再将导线引入地底,这样就是避雷针初的模型。
而避雷针是以前的叫法,我国的新称呼已经将这一叫法改成了接闪杆。之所以将名字改变是因为,避雷针的本意是让房屋躲避雷击,而很明显,这样的定义与之避雷针的用处相悖。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