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石是典型的传统供石,以造型取胜,“瘦、皱、漏、透”是其主要的特征,多呈玲珑剔透、重峦叠嶂之姿。
一、瘦:
瘦是指观赏石体态纤瘦,且形状怪异;石体挺拔,线条清晰。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这同样可以用于鉴赏太湖石:增之一分则臃肿、减之一分则羸弱。太湖石“瘦”的标准是什么呢?色彩斑斓之中见绚丽,光泽夺目之中见淳朴,石质细腻之中见刚毅,纹理纵横之中有古奥,表里洁净之中见单纯。可为“瘦中见奇,奇现筋骨,骨有坚贞,坚贞出神,神中凝气”,虽清瘦嶙峋,却铁骨铮铮。太湖石的“瘦”同样如此。形如美人,则要婀娜多姿;状若勇士,则要孔武有力;似山川,则需气势磅礴或逶迤秀美;如百兽,则追求体形或动作的相类。
二、皱:
皱是指观赏石体态起伏,时隐时现;石体凹凸,线条若明若暗。但皱中见变,变中有态,态现神秘。
三、漏:
漏是指观赏石体态玲珑,溶洞贯通;石体嶙峋,连环透空。但漏中见灵,灵现隽智,智有乖巧。太湖石的特征就是“灵”。虽玲珑透空,却变化多势。或有灵气游动之魂;或有瞬息多变之感;或有奔跑飞腾之势;或有旋律节奏之韵,总体给人以谦和乖巧的感觉。
四、透:
虽形态怪异,却怪中有格,异中见韵。或起伏不平中有节奏;或若明若暗中有旋律;或在无形之中见有形;或在神秘之中见敦厚,总体上给人以变中见异、藏龙卧虎的感觉。
江苏太湖石是指产于环绕太湖的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的石灰岩,其中以鼋山和禹期山为。多窟窿和褶理,可造假山,点缀园林庭院等人文景观。古人云:“错落复崔巍,苍然玉一堆。峰骈仙掌出,罅拆剑门开”。”若是能够将假山的造型面设计成此种效果,那就是非常了不得的名家大作了。把我们引入这种千古名石营造的意境之中。太湖石为我国古代四大玩石之一(英石、太湖石、灵璧石、黄蜡石),因产于太湖而得名。
江苏太湖石指江苏太湖产的石头,多窟窿和褶理,可造假山,点缀园林庭院等人文景观。古人云:“错落复崔巍,苍然玉一堆。峰骈仙掌出,罅拆剑门开”。把我们引入这种千古名石营造的意境之中。太湖石为我国古代四大玩石之一(英石、太湖石、灵璧石、昆石),因产于太湖而得名,它是指产于环绕太湖的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的石灰岩,其中以鼋山和禹期山为。 太湖古称震泽,又“笠泽”,是古代滨海湖的遗迹,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大约在100万年前,太湖还是一个大海湾,后来逐渐与海隔绝,转入湖水淡化的过程,变成了内陆湖泊。太湖面积2425平方千米,湖岸线长达400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故,古代地质造地运动遗留下了丰富的石材。而对于用于屏风、装饰厅堂等的太湖石,则要求其体量较大,造型浑厚,有质感和量感。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周围八百里。而实际面积受泥沙淤积和人为围湖造田等因素的影响,大大缩减,湖底潜出,因此石材料虽然丰富。湖地处江南水网的中心,即使其石使用便捷,由于环保而适当限制开采。太湖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石料,或单独摆设,或叠为假山。太湖石原产苏州洞庭山太湖边,由于长年水浪冲击,产生许多窝孔、穿孔、道孔,形状奇特竣削,自古受造园家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