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中的厌氧处理主要是依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达到处理的目的,不同的微生物生长也需要不同的温度范围。一般的,高温较中温的培养时间比较短,但由于高温下NH3与某些化合物混合毒性会增加,因而导致其应用上受一定的限制;中温一般控制在35℃左右,在其它条件适当的情况下,经1~3个月可成功的培养出颗粒污泥。有学者研究表明,不添加碳源,颗粒污泥的形成比较困难[1]。
目前,国内的运行项目中,运行较好的IC反应器,颗粒污泥产活性可达1kgCOD/kgVSS。d,当运行在0。6-0。8kgCOD/kgVSS。d时,有很好的颗粒污泥增殖速度。破碎的颗粒污泥较多、颗粒碎片和絮状泥占大多数的污泥,属于很差的颗粒污泥。其中的有效颗粒较少,接种后启动时要注意控制水力负荷和污泥负荷,保持反应器的运行稳定。
而对于那些偏蛋白质类的污水需要添加碳源(如葡萄糖等)。以UASB工艺为代表的第2代厌氧反应器,依靠颗粒污泥的形成和三相分离器的作用,使污泥在反应器中滞留,实现了SRT>HRT,从而提高了反应器内污泥浓度,但是反应器的传质过程并不理想。温度稍微有几度的差别,就可能在两类主要种群之间造成不平衡。因此,温度对颗粒污泥的培养是很重要。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