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颗粒污泥可以做其它新建厌氧处理的接种污泥,还有就是接种,在厌氧的环境中对水质进行处理。污泥的厌氧消化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经过水解、酸化、产等过程,将污泥中的大部分固体有机物水解、液化后并终分解掉的过程。颗粒污泥的沉降效果可以用SVI和沉降速度来表示。因颗粒污泥都有比较高的SVI值,所以采用沉降速度更有代表性。
同样以IC反应器为例,对于产活性正常的厌氧污泥来说,通常污泥负荷的佳范围为0。2-0。4kgSCOD/kgVS。d,大的污泥负荷则不宜高于0。55kgSCOD/kgVS。d,当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水质,其佳和大的负荷范围会有所差异。厌氧颗粒污泥因其优于絮状污泥的沉降性及高的污泥浓度,抗水力负荷和冲击负荷的能力大大增强,使得第三代厌氧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应用成为可能,对厌氧水处理工艺有着巨大的贡献。
厌氧颗粒污泥基于上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生物颗粒污泥技术,是在高的水力剪切下,由产菌、产菌以及水解发酵菌等构成的,沉降性优于活性污泥絮体的自凝聚体。通常,需要通过试验来确定颗粒污泥的产活性。目前,国内的运行项目中,运行较好的IC反应器,颗粒污泥产活性可达1kgCOD/kgVSS。d,当运行在0。6-0。
它是由相互聚集的、多物种的微生物构成的团体,具有生物致密、相对密度大、沉降速度快等特点,可使反应器中保持有较高的污泥浓度和容积负荷,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可简化工艺流程、降低成本等。文章根据国内外对其的新研究成果对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特性以及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低温下培养颗粒污泥的研究较少,但有文献报道在使用颗粒污泥低温驯化后处理底浓度制药废水的实验中,COD的去处率达90%,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