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使各阶段数据无缝对接,实现全过程、全要素可靠、准确地工程造价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之前由于各阶段数据不连续,各环节之间协同共享存在障碍,导致工程信息不透明,致使工程项目”水深“现象。
在没有标准可循的组价、合同******的理解等方面也不能和人脑比拼。当工程量不需要计算的时候,造价师会更有精力去做成本控制等一些控制造价的核心内容。所以BIM只能技术给造价师提供更宽、更高的职业空间。
通过BIM建立维护工作的历史纪录,可以对设施和设备的状态进行跟踪,对一些重要设备的适用状态提前预判,并自动根据维护记录和***计划提示到期需***的设备和设施,对故障的设备从派工维修到完工验收、回访等均进行记录,实现过程化管理。BIM本身并不能成为解决方案,也不能发挥作用,真正的解决方案是行业从业人员充分挖掘和利用BIM价值更好、更快完成工程任务。另外如果基于BIM的***系统能和诸如停车场管理系统、智能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等物联网结合起来,实行集中后台控制与管理,则能很好地解决资产的实时监控、实时查询和实时***,并且实现各个系统之间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防灾模拟
基于BIM模型丰富的信息,可以将模型以IFC等交换格式导入灾害模拟分析软件,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制定防灾措施与应急预案。灾害发生后,将BIM模型以可视化方式提供给救援人员,让救援人员迅速找到合适救灾路线,提高救灾成效。
BIM技术可以促进施工管理技术能力的提升。比如通过施工模拟提高施工方案的编制水平和方案交底效率,减少返工;而企业管理层则可以利用BIM技术提供的信息直观了解项目,提前识别风险。
BIM技术可以推动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企业层和项目层由原来的结果管理转向过程动态管理,随着BIM技术的深度应用和更多项目管理的数据积累,形成知识库并持续提升数据价值,终提升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
BIM技术可以促进行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一方面,大量可供深加工和再利用的数据信息在满足现场管理要求的同时也是数据的生产方;另一方面,项目管理系统解决了从企业和项目之间的协同管理问题。特别是对于新形式、新结构、新工艺和复杂节点,可以充分利用BIM的参数化和可视化特性对节点进行施工流程、结构拆解、配套工器具等角度的分析模拟,可以改进施工方案实现可施工性,以达到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减少错误和浪费的目的。结合两方面,能够有效提高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利用率,对原有管理模式产生影响,形成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定义,Eastman在1975年于《利用计算机,而不是在建筑设计图纸》中提出了一个BIM技术的作业原型建筑描述系统(BuildingDescriptiystem,BDS),其中也包括多项BIM概念的原型,参数化设计的理念,从模型建立信息库,而不是由2D图面产出3D模型,以可视化与定量分析综合的数据库。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