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的优点
1)取材天然,持续一生,质感强,非常耐用,容易使用;
2)材质性,每块石材的花色纹理不尽相同,彰显典雅,有的感觉;
3)有不同形状,不同的石材在同条件下展现不同风姿,可以混合匹配,应用灵活。
石头的缺点
1)初始***成本高于混凝土、木材或其他常见的景观材料;
2)详细和定制的设计,需要高质量的石匠;
3)面积较大,而且比较笨重,难以挪动位置,制造安装成本高
置/石景观置石 · 寸石生情
置石是以石材或仿石材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手法。
置石还可结合它的挡土、护坡和作为种植床或器设等实用功能,用以点缀风景园林空间。
置石能够用简单的形式,体现较深的意境,达到“寸石生情”的艺术效果。
雪浪石
雪浪石质地坚润,黑地白脉,纹理清晰,底色为黑、灰黑色,原石的部分常呈黄褐色,白色的纹络如雪花均匀撒于石上。
形似溪水瀑泉、浪涌雪沫,亦如幅若隐若现的山水画卷。
火车站站前广场景观文化营造策略
1、物质层面
在保证旅客集散及驻留功能的基础上,火车站站前广场应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空间体验,提供更舒适的驻留空间。合理整合不同尺度的景观功能元素,增加休憩设施,与亲水平台、***旱喷广场、集中绿地等不同空间类型的场地相匹配。空间形式及感受方面,滨水空间及集中绿地中可以适当增加性空间。在滨水空间的营造上,可以多增加一些驻留设施,利用景观墙面及种植增加空间的性,增加人们驻留的几率。
功能要素方面,在满足主体广场疏散功能的同时,可以集合周边绿地合理划分驻留空间以方便旅客及观光人员驻留,同时引入主题风格化铺装以强化广场的文化属性。
在空间的视觉传递上,应考虑作用构筑物的视觉感受。在滨水游憩空间可强化文化轴线,在周边绿地小尺度空间内营造特色民俗文化,用以烘托和串联站前广场,以便游客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感受城市特色文化。
2、精神层面
不同文化背景下,居住者及到访者对于场地的感受在精神层面是相互区别的。城市的固有居住者对于场地的感受多体现为对于主体构筑物、主体空间形态的空间及标识记忆。而到访者对于城市的及文化的直观感受多来源于各景观元素表象层面的延伸,所以精神层面文化传承体现为空间记忆及文化符号的引证。
在增加空间记忆方面应多烘托主体构筑物及站前开敞空间,在两侧种植上也应考虑增强主场地围合感,用以强调站前主轴线,并逐步过渡至沿岸亲水平台的文化轴线上。
此外,可在周边照明塔进行特色化风格及文化层面的烘托,在场地内形成多体系的空间记忆符号。文化符号的引证方面,在文化符号及景观构筑元素的设置上要根据不同尺度空间进行区别。根据空间尺度的不同,引入不同类型的文化符号,用以强化整体空间气氛和局部环境氛围。在文化符号的选择上,应挖掘城市专属文化内涵,通过单一符号或多个符号组合形成文化营造体系。
下沉式广场出入口景观环境的功能
1、游逛的功能
游逛是一种散漫的、非连续的步行,分为有目的和随意两种。有目的的游逛主要是为了到达既定地点,而随意的游逛是一种行走与停留、观赏相结合的方式。这两种游逛的形式都需要在铺装的选择上、景观小品的布置上注重打造显眼的标识,这样才能给人们带来无障碍无干扰的游逛体验。
2、观赏
人们在观赏中,习惯把***对象的形象作为整体特征,在景观环境的设计上要讲究活泼多变。为了打造良好的观赏空间,景观的设置上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善于利用遮挡关系,放大被观赏空间,有效遮挡不良景观,营造出如中国古典园林中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为了提升行人与环境的交互性,除了注重视觉上的打造,也可以关注到“触感”,通过材料质感的变化为人们创造不同的感官体验。
3、交往的功能
交往是人们通过参加集体活动而获得信息与心理满足的一种交流行为。地下空间入口中的交往,往往具有强烈的偶然性,主要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像同行人之间的交流一般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而像推销、询问或儿童活动这种产生在公共场所中的交流,一般要有相对开敞的空间和平坦的铺装。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