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乔木种植后的养护管理
1. 浇水控制
(1)栽植后当时浇透遍水,三天内浇第二遍水,一周内完成第三遍水,浇水应缓浇慢渗,出现漏水、土壤下陷和乔木倾斜,应及时扶正、培土;
(2)粘性土壤,宜适量浇水,根系不发达树种,浇水量宜较多;肉质根系树种,浇水量宜少;
(3)土虽不干,但气温较高,水分蒸腾较大,应对地上部分树干、树冠包扎物及周围环境喷雾,时间早晚各一次,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15时后进行。灌溉要一次浇透。如有需要可覆盖根部,向树冠喷施抗蒸腾剂等方法降低蒸腾强度。严寒的冬季中午浇水为宜;
(4)久雨或暴雨时造成根部积水,必须立即开沟排水。
2. 培土措施(1)种植的土壤,出现低洼和积水现象时,必须培土,使根颈周围的土高出周围5cm左右;
(2)乔木根部附近的土壤要保持疏松,易板结的土壤,在蒸腾旺季须每月松土一次。3. 剥芽(1)树干部位的萌芽应全部剥除,对切口上萌生的丛生芽必须及时剥稀,保留树冠部位能形成树冠骨架形态的萌芽;
(2)常绿树种,除丛生枝、病虫枝内膛过弱的枝外,当年可不必剥芽,到第二年修剪时进行。
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不仅能够满足游客的活动需求,形成一种人与空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还能向游客展示祖先流传下来的生活习俗及景观所承载的文化价值。
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之采摘园
1、田园牧歌的感官体验
农业观光园相比于其他公园更能带给游客感官美的体验,也更具“场所精神”,获得更大的心理满足。只有可以体验的景观,才能让游客把握农业观光园的实在内容,更容易感受农业的魅力。田园牧歌的感官体验就是田园体验式景观,体验式景观是强调游客为主体,充分调动游客的感官来感知景观。
田园景观不是都市景观,也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是具有农业景观、乡土风情、农村特点的景观空间,是聚落景观、生产景观、文化景观、自然景观所构成的环境综合体,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结合体。感受田园景观,不仅要感受田园风光美景,还要感受并体验田园文化。田园文化是劳动群众生产和生活的智慧成果,也是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具体表现。
田园牧歌的感官体验主要通过游客直接感知和心理感知景观活动,在农业观光园景观空间营造中,根据游客的五感体验来设计景观:触觉方面,打造可攀登的***景观和多形式的亲水平台;视觉方面,种植具有观花、观叶、观果、观形的植物,打造具有造型美的和光影感的照明小品,打造高低错落、参差有致的景点;听觉方面,可采用叠水瀑布、水车灌溉发出的流水声;味觉方面,打造果蔬采摘园,在采摘的过程中可提供品尝服务,还可配套烹饪、饮食服务的烧烤场、餐厅,打造如“望梅止渴”的非参与性味觉景观小品;嗅觉方面,打造具有芬芳气味的植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