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指令称为转移指令,它用来改变指令的正常执行顺序,这种指令的地址码部分给出的是要转去执行的指令的地址。2、操作码译码器:用来对指令的操作码进行译码,产生相应的控制电平,完成分析指令的功能。3、时序电路:用来产生时间标志信号。当将一条机器指令对应的微程序的各条微指令逐条取出,并送到微指令寄存器时,其微操作命令也就按事先的设计发出,因而也就完成了一条机器指令的功能。在微型计算机中,时间标志信号一般为三级:指令周期、总线周期和时钟周期。微操作命令产生电路产生完成指令规定操作的各种微操作命令。这些命令产生的主要依据是时间标志和指令的操作性质。该电路实际是各微操作控制信号表达式(如上面的A→L表达式)的电路实现,它是组合逻辑控制器中为复杂的部分。
微程序微程序控制(简称微码控制)的基本思路是:用微指令产生微操作命令,用若干条微指令组成一段微程序实现一条机器指令的功能(为了加以区别,将前面所讲的指令称为机器指令)。设机器指令M执行时需要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需要发出如下命令:阶段一发送K1、K8命令,阶段二发送K0、K4命令,阶段三发送K9命令。具体对比如下:组合逻辑控制器又称硬布线控制器,由逻辑电路构成,完全靠硬件来实现指令的功能。当将条微指令送到微指令寄存器时,微指令寄存器的K1和K8为1,即发出K1和K8命令,该微指令指出下一条微指令地址为00101,从中取出第二条微指令,送到微指令寄存器时将发出K0、K4命令,接下来是取第三条微指令,发K9命令。
值得注意的是:用风扇速度控制电源电压的改变将会影响传感器和其它电路。而且实际设计中必须考虑风扇的使用条件,(如恶劣的温度范围、功耗、风扇的误差和使用寿命等),工作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降低风扇速度,而在恶劣的条件下,则应加快风扇速度。其作用是通过风扇电动机工作强迫空调器内外两侧的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以获得制冷(热)效果。合理控制风扇速度能够降低系统的噪声和功耗,从而延长风扇的寿命并减少灰尘。

PWM控制方式的优点是驱动电路简单、有很好的启动特性、晶体管热量耗散小等。缺点是增加了风扇的应力,不便使用速度报警传感器,而速度报警传感器与电机使用同一电源供电,如电机电源以20Hz~160Hz频率接通或断开,则传感器也会随之关断或开启,从而失去应有的检测功能。所述电压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是风扇插口连接的风扇电压,反向输入端是一个参考电压。 在PWM控制下,风扇的电压为额定值(例如12V风扇中的12V电源)或零电压,但由于风扇没有满负荷运转,因而它的反向电动势就会减少,这将导致PWM导通期间的电流可能会大于正常值。虽然风扇的设计使共能够处理较大的电池,但在风扇启动阶段,电流将每秒增加30倍,这将对风扇的可靠性产生很大影响。尽管如此,PWM仍然是低成本应用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