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接地极的布置位置选择
检测现场存在的问题辅助接地极的布置位置选择(1)、布设在建筑物周边花坛中,应询问此花坛是否做防水渗漏处理。如做过防渗漏处理,则接地电阻值表现为无穷大;(2)、布设在自然土壤或绿地中,应考虑辅助接地极与被测建筑物间是否有地下汽车、暖气、电缆等较深的通道。如有较深的地下通道,则可能构不成测量电气回路;(3)、布设在大型地网中,此时接地电阻值接近于0.0Ω;(4)、布设在尚未压实的回填土壤中,因土壤电阻率的原因造成接地电阻值偏大;(5)、辅助接地极布线方向与被测建筑物接地网或与金属管道、供电线路走向平行,造成测量值产生偏差;(6)、检测场所时,辅助接地极布设应注意检测时的风向。
视频信号防雷的注意事项
视频信号防雷的注意事项视频信号防雷,概念比较简单,但也常常出现因工作环节上的疏忽导致防雷保护失败,同时导致视频防雷自身遭到损坏。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信号防雷器,一般采用两级保护方式。级作为粗保护,一般采用气体放电管作为保护器件;后一级为细保护,一般采用TVS作为保护器件。如此一来,信号防雷器就必然有了前后之分,进出端之分。因一般信号防雷电路采用的TVS的通流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前后级接反,一旦有过电压浪涌进来之后,TVS极易首先被击穿,导致防雷器损坏失效。而这一情况,在市场上时有发生。由于许多防雷公司业务人员对此问题并不熟悉,在签合同时往往容易忽视“阴入阳出”与“阳入阴出”区别;许多防雷工程公司的采购人员也容易忽视此问题,只管下单采购“视频信号防雷器”;后产品到了现场后,工程人员未仔细考虑、认真对待,只管其阴阳头能接上即可,终导致一些视频信号防雷器接反的现象发生。
加强农村防雷科普的宣传和雷电知识的普及教育
加强农村防雷科普的宣传和雷电知识的普及教育。农村防雷宣传和雷电知识普及是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关键,它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成败。提高群众防雷意识,增强群众安装防雷装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够真正做好农村的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采取防雷宣传画、防雷公益图片、雷电灾害警示图片、防雷宣传幻灯片、防雷器防雷公益广告等形式,利用手机短信、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防雷宣传,以及在农村宣传车巡回宣传等方式开展大规模的防雷科普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学预防雷电灾害知识。
预防雷电危害的技术措施
预防雷电危害的技术措施4.1金属油罐4.1.1当贮存、可燃油品的油罐,其顶板厚度小于4mm时,应装设防直击雷设备,如避雷针或半导体消雷器等。其中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确定参见附录A,其它情况下保护范围的确定详见G***057附录四。半导体消雷器保护范围的确定参见附录B。4.1.2当贮存、可燃油品的油罐,其顶板厚度大于、等于4mm时,按GBJ741.2.2条规定,可不装设防直击雷设备。但在多雷区(注),当油罐顶板厚度大于、等于4mm时,仍可装设防直击雷设备。注:多雷区通常指年雷暴日大于40天的地区,参见附录C。4.13金属油罐必须作环型防雷接地,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其间弧形距离不应大于30m。接地体距罐壁的距离应大于3m,当罐顶装有避雷针或利用罐体作接闪器时,每一接地点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4.1.4浮顶金属油罐可不装设防直击雷设备,但必须用两根截面不小于25mm2的软铜绞线将浮船与罐体作电气连接。其连接点不应小于两处,连接点沿油罐周长的间距不应大于30m。浮顶油罐的密封结构,宜采用耐油导静电材料制品。4.1.5金属油罐的阻火器、呼吸阀、量油孔、人孔、透光孔等金属附件必须保持等电位连接。4.2非金属油罐4.2.1贮存、可燃油器的非金属油罐应装设***避雷针(网)或半导体消雷器等防直击雷设备。4.2.2***避雷针与被保护物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并应有***的接地电阻,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得小于10Ω。4.2.3避雷网应用直径不小于8mm的圆钢或截面不小于24×4mm的扁钢制成,网格不宜大于6×6m;避雷网引下线不得少于2根,并沿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得大于18m,接地点不得少于两处。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