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测距雷达
激光测距雷达是通过对被测物体发射激光光束,并接收该激光光束的反射波,记录该时间差,来确定被测物体与测试点的距离。传统上,激光雷达可用于工业的安全检测领域,如科幻片中看到的激光墙,当有人闯入时,系统会立马做出反应,发出预警。另外,激光测距雷达在空间测绘领域也有广泛应用。但随着人工智能行业的兴起,激光测距雷达已成为机器***内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配合SLAM技术使用,可帮助机器人进行实时***导航,,实现自主行走。思岚科技研制的rplidar系列配合slamware模块使用是目前服务机器人自主***导航的典型代表,其在25米测距半径内,可完成每秒上万次的激光测距,并实现毫米级别的解析度。
激光雷达按荷载分类
机载激光雷达是将激光测距设备、GNSS设备和INS等设备紧密集成,以飞行平台为载体,通过对地面进行扫描,记录目标的姿态、位置和反射强度等信息,获取地表的三维信息,并深入加工得到所需空间信息的技术。在军民用领域都有广泛的潜力和前景。机载激光雷达探测距离近,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时,能量受大气影响而衰减,激光雷达的作用距离在20千米以内,尤其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比如浓雾、大雨、烟和尘,作用距离会大大缩短,难以有效工作。大气湍流也会不同程度上降低激光雷达的测量精度。
激光测距的原理
激光,英文名称为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简称LASER),意思为原子受激辐射的光,故称激光,激光的产生原理,是原子中的电子吸收能量后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再从高能级回落到低能级的时候,所释放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出,被(激发)出来的光子束(激光)。
激光与普通光源相比,具有单色性、高亮度、方向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研实验等各个领域,激光测距便是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项技术。
激光测距技术的原理
激光测距目前主要的测量方法有:激光脉冲测距、激光相位测距、激光三角法测距等,不同的测量方法对应不同常用的测量范围和精度,激光脉冲测距主要应用于远距离测距,测量距离在km级以上,精度较低,一般是米级精度;激光相位测距适用于中长距测量,常用测量范围包括50米、150米、300米、以及500米不等,精度较高,一般是毫米级精度;激光三角法测距则一般用于短距离(常见测量范围在2米以内),高精度的测距任务,一般精度能达到微米级,但测量距离较为限制。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