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的开启形式对通风面积和气流的流场均产生较大的影响,上悬窗与平开窗对比,两者的至大通风面积相同,但因为两窗的窗叶开启形式不同,所引导空气产生不同的流场,造成的通风效果也明显不同。窗户尤好采用钢塑复合窗和塑料窗,这样可避免金属窗产生的冷桥,可设置双玻璃或三玻璃,并积极采用中空玻璃、镀膜玻璃,有条件的住宅可采用低辐射玻璃。所以,从通风的角度考虑,对于有利于建筑通风的窗户应尽可能采用提升通风面积的形式,窗户开启的角度和位置要慎重考虑,科学设计,将室内空气主流场控制在房间剖面的主要使用高度。
其二,使用文丘里管原理,在建筑物剖面的上部设置出风口,使平面面积较大的建筑物也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具体做法可在大进深的建筑物中部设置若干贯通的垂直空间,此空间应高于建筑物屋面,并设置相对应数量的出风口,因为太阳辐射的加热作用使该空间形成烟囱效应,促动气流上升,实现热压通风散热,这就是所谓的“太阳能烟囱”。外墙内保温的保温层构造位置使得建筑物外墙与内墙分别处于两个不同的温度环境,就当前而言,外墙内保温技术的运用较为广泛。建筑内部设置了“太阳能烟囱”,可现无风状态的自然通风,室内温度得到了有效的降低,换气次数得到了明显的增加,在节能方面有很好的成效。该技术已被日本的文教建筑广泛采用,在我国积极倡导节能的大形势下,很值得我们借鉴。
此外,挡板式遮阳、帘式遮阳、百叶遮阳等方式对于窗户遮阳都有非常好的效果,但对建筑采光则有一定的影响。而对于建筑墙体和屋面的遮阳,当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栅格遮阳和绿化遮阳。对于垂直遮阳来说,因为风向是经常变化的,所以固定的垂直遮阳板应顺应所在地夏季的主导风来设置相对应的角度,而更好的方法是采用可调节的垂直遮阳板,使建筑至大限度地适合气候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建筑遮阳技术已越来越趋向智能化、自动化、高有效化。二是要从构件的设计上合理处理好遮阳与隔热的问题。传统的实体构件——水平、垂直和综合遮阳与墙体相连。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