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的原因在于:第三,只着眼于末端处理的办法,不仅需要***,而且使一些可以回收的资源(包含未反应的原料)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利用而流失,致使企业原材料消耗升高,产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影响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实践证明:预防优于治理。根据日本环境厅1991年的报告,从经济上计算,在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比在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更为节省。例如就整个日本的硫氧化物造成的大气污染而言,排放后不采取对策所产生的受害金额是预防这种危害所需费用的10倍。一、实施产品绿色设计: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一要考虑环境保护,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水俣病而言,其推算结果则为100倍。可见两者之差极其悬殊。
据美国EPA统计,美国用于空气、水和土壤等环境介质污染控制总费用(包括***和运行费),1972年为260亿美元(占GNP的1%),1987年猛增至850亿美元,20世纪80年代末达到1200亿美元(占GNP的2.8%)。如杜邦公司每磅废物的处理费用以每年20~30%的速率增加,焚烧一桶***废物可能要花费300~1500美元。清洁生产的至终结果是企业管理水平、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得到提高,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即使如此之高的经济代价仍未能达到预期的污染控制目标,末端处理在经济上已不堪重负。
自1989年,联合国开始在***范围内推行清洁生产以来,***先后有8个***建立了清洁生产中心,推动着各国清洁生产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UNEP IE/PAC)根据UNEP理事会会议的决议,制定了《清洁生产计划》,在***范围内推进清洁生产。该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为组建两类工作组:一类为制革、造纸、纺织、金属表面加工等行业清洁生产工作组;另一类则是组建清洁生产政策及战略、数据网络、教育等业务工作组。重在预防和有效性:清洁生产是对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进行综合预防,以预防为主,通过污染物产生远的削减和回收利用。
第三,清洁生产体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传统的末端治理,投入多、运行成本高、治理难度大,只有环境效益,没有经济效益;清洁生产的至终结果是企业管理水平、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得到提高,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清洁生产与传统的末端治理的至大不同是找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结合点,能够调动企业防治工业污染的积极性。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至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