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石:宋至元代初期用武康紫石建桥的这一地区,在经历了元明时期使用青石(石灰岩)的阶段后,至明代中期以后已完全使用花岗岩建桥,一般多笼统地称作“金山石”,产地在苏州。其他类型:除以上种类之外,还有折子檐,鸡子混,灯笼檐,八不蹭,还有多层菱角檐,等等。但是,在蠡、茅、辉诸山古石宕群的调查中发现其开采量十分巨大,为了便于叙述和区别其与武康紫石、金山石之间质地和采伐时代等方面的差异,我们把这一类石材称作“武康黄石”。
Walton(1960)就曾对Bowen的认识做过如下的评论:“鲍文的化学理论或将该理论应用于玄武质岩浆的分离作用并没有任何错误,这依然是岩石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在当时有关花岗岩戍因问题的争改可以针对奥斯陆地区的情况来说明。但是,火成论僵硬地束缚一个单独的模式上,认为大多数火成岩的演化都是玄武岩浆入l侵地壳冷却、结晶和分离之故,那就有点臆测了。同样的化学理论可以应用于其他模式”。
20世纪40年代(Gilluly,1948)以H.H.Read为代表的“变成论”者和以N.L.Bowen为代表的“岩浆论’’者之间的争论,随着其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花岗岩的岩浆起源而结束。然而,组成花岗岩体的岩浆来自何方?用Bowen的话表示:Whence the granites?(花岗岩从何而来?)对于这一问题,压倒性的认识是:花岗岩由地壳中各种不同成分的岩石部分熔融固而形成。花岗岩是至硬的建筑材料,也由于它的很强硬度而使它具有很好的耐磨性。
一般队为,花岗岩普遍形成巨大岩基。事实上,这些岩基很少是花岗岩,而大部分是山花岗闪,陡岩和石英闪长岩组成的。花岗石呈细粒、中粒、粗粒的粒状结构,或似斑状结构,其颗粒均匀细密,间隙小(孔隙度一般为0。然而,有一些花岗岩则被认为是形成岩盖、岩盆或岩穹(domes)。确定花岗岩的产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描述产状所使用的术语,在采用它们的人来看是具有戍因含意的。据吉尔伯特(Gil-bert,1877)的意见,岩盖是岩浆上升运动所造成的结果,而岩盆的含义则是岩浆被动地役位到底盘塌陷所形成的空间里。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