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煤介绍
喷吹煤粉是高炉技术进步的合理选择,而且应当将高风温、富氧鼓风和喷吹煤粉有机结合起来后,不仅节焦和增产两方面同时获益,而且这种有机结合也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高炉下部调剂手段。
追求经济效益、降低生铁成本,是高炉喷煤技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焦炭和煤粉的差价越来越大,因此,喷煤所取代的焦炭越多,经济效益越好。
完整的高炉喷煤工艺流程应包括原煤储运系统、制粉系统、煤粉输送系统、喷吹系统、供气系统和煤粉计量系统,设计的高炉喷煤系统还包括整个喷煤系统的计算机控制中心。
我国高炉喷煤技术的进步
我国是世界上高炉采用喷煤技术较早的***之一,近年来冶金部大力推动喷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取得了重大效果。***喷煤量从l990年的218万吨,到1995年将近翻一番,1996年计划达到450万吨。喷煤比也持续上升,***企业平均喷煤比大于60千克/吨铁。目前,***企业有喷煤装置的高炉已占全部高炉的90%。从l990年到l993年,喷煤代替的焦炭可多生产铁160万吨,少建焦炉节约***约l0亿多元,我国的喷煤工艺技术也有很大提高。1995年在鞍钢3号高炉所进行的工业试验连续个月喷煤量达到203千克/吨铁,成为世界上高喷煤量连续操作时间的高炉。整个喷吹系统通过一套西门子PLC系统自动控制,根据高炉的要求控制喷煤量。焦比降到367千克/吨铁,利用系数达到2.185吨/天·立方米,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良好,达到了水平。这标志着我国已掌握了高炉富氧喷煤时高炉操作调剂、喷吹设备和相关条件等***技术,使我国氧煤炼铁技术总体水平有很大提高。开发的新工艺如烟煤喷吹工艺、喷吹系统新流程、制粉系统新流程、高浓度输送、分配、检测和控制新技术都达到很高水平,高炉氧枪及安全技术、高炉的一些特殊检测设备、氧煤燃烧等一些应用理论研究已跃居世界水平。喷煤技术还给包钢复合矿的强化冶炼提供了新途径,高炉利用系数由原来的1.472提高到近1.7,“八五”前,我国高炉仅能喷吹煤,现在鞍钢、宝钢、酒钢、唐钢、苏钢、石家庄钢铁厂都可喷烟煤,烟煤喷吹安全技术也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可以说我国高炉喷吹烟煤的关键技术已经过关。
高炉氧煤强化炼铁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不仅给钢铁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还促进了钢铁工业的结构优化,很好地引导了基建和技术改造的***。
我国高炉喷煤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高炉喷煤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还存在下列问题:
1)喷煤量增长速度不能满足要求
统计表明,从l990年到l994年问平均年增喷煤量28万吨,年增喷煤总量的1995年达到55万吨。据预测,“九五”末期我国高炉喷煤量将努力争取达到l000万吨,需要年均增加100万吨以上,显然,目前的增长速度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大力普及,加快发展。本书主要介绍了高炉喷煤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发展概况、高炉喷煤工艺以及高炉喷吹用煤的基本知识。
2)喷煤整体水平较低
因为我国绝大部分高炉喷煤设备是在70~80年代建设的,工艺流程已经落后,设备陈旧,仅鞍钢等少数企业对喷煤系统进行了现代化改造。虽然近年一些新建的现代化高炉新建了喷煤设备,但大多数却依然采用老流程 这些老流程存在下列共性问题:
制粉设备陈旧、不配套,制约了制粉能力,限制了喷煤量的增加;4.建设一批新的高炉喷煤设施目前,***企业中的重庆钢铁公司高炉喷煤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宣化钢铁公司1260m3高炉喷谋已完成可行性研究。热风炉风温普遍呈下降趋势,在这种条件下要扩大喷煤量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改造热风炉提高风温迫在眉捷;喷煤量要提高到120千克/吨铁上,富氧是必不可少的工艺条件。但我国高炉尚无氧气机,使用炼钢亲氧常常得不到保证,致使喷煤量不可能达到150~200千克/吨铁;原燃精条件差,不利于改善料往透气性,从而阻碍喷煤量的增加。
统计表明,生铁产量约占5%的***钢铁企业喷煤量占***喷煤总量的80%,其余为生铁产量约占27%的地方骨干企业的喷煤量;从喷煤设施的建设来看,18家***企业中还有1家没有喷煤设备,36家地方骨干企业中有15家没有喷煤设备,地县乡镇企业的高炉,全无喷煤设备。可见,高炉喷煤普及不够。但我国非炼焦煤资源丰富,并且分布较广,用这些煤部分替代焦炭已成为保证钢铁工业发展的必要措施和炼铁系统结构优化的中心环节。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