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肌力评定训练系统——等速肌力训练的适应症
可根据肌力***的程度,选择不同的训练模式;对于3级以下的肌力,可先在持续被动活动模式下进行助力运动,已进行肌肉的早期训练,对于3级以上肌力可选用向心性肌力训练和离心性肌力训练。
禁忌:关节及相邻关节失稳、局部严重的骨质疏松、骨关节瘤、术后早期、关节活动度严重受限、软***瘢痕挛缩、急性肿胀、急性拉伤以及严重疼痛。
等速肌力评定训练系统——训练方法
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是常用的一种肌力训练方式。由于等速仪器能够提供不同的运动速度,因此可根据不同病情需要,选择一系列不同的运动速度进行肌力训练,这种训练方法又称为运动速度谱训练,运动速度谱包括:慢速(1°~60°/s)、中速(60°~180°/s)、快速(180°~300°/s)及功能性运动速度(300°~1000°/s)。运动速度谱训练包括肌力训练运动速度谱训练和功能适应性训练运动速度谱训练两种形式:
A、肌力训练运动速度谱训练常用于运动系统伤病***的早期及中期,以训练肌力为主。常选用的训练速度谱为:60°/s、90°/s、120°/s、150°/s、180°/s、180°/s、150°/s、120°/s、90°/s、60°/s共10种运动速度。每种运动速度之间相隔30°/s,每种运动速度收缩10次,10种运动速度共收缩100次为1个训练单位。根据肌肉功能情况,逐渐增加收缩次数到2个或3个训练单位。
B、功能适应性训练运动速度谱训练主要用于运动系统伤病***的后期,以***日常活动能力为主。这个时期应进行快速、次大收缩强度及多次重复收缩的训练,训练速度接近日常活动或竞技运动时的收缩速度(300°/s),这对促进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运动员早日重返运动场起着重要作用。
等速离心肌力训练:等速仪器可提供向心收缩/离心收缩、离心收缩/离心收缩两种训练方式。在前一种训练方式中,主要训练一组肌群,如顺时针方向是肌群的向心收缩,逆时针方向则为同一肌群的离心收缩,从而形成一组肌群向心收缩-离心收缩连续的收缩方式;后一种训练方式,可同时训练主动肌和拮抗肌两组肌群的离心收缩肌力,提高两组肌群的肌力;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在等速离心收缩训练的训练速度为:30°/s、60°/s、90°/s、120°/s、120°/s、90°/s、60°/s和30°/s,共8种运动速度。每种运动速度可重复收缩10~15次,同样收缩约100次为1个训练单位。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到2~3个训练单位。在等速离心收缩中,运动速度的生理溢流作用要大于等速向心收缩,约为60°/s,因此,训练中运动速度之间相隔可略大一些。
每次离心训练的间歇时间一般要长于等速向心肌力训练。这是因为等速离心肌力训练常使肌肉被动伸长,肌张力较大,会出现延迟性肌肉酸痛,疼痛常在训练后第2~3天出现。临床上这种肌肉疼痛常不需处理,3~5天可自行缓解;疼痛明显者可在训练后采用局部冰敷的方法,对缓解疼痛有一定作用。因此,在等速离心肌力训练时,应适当延长间歇时间,每周训练2~3次。
等速肌力评定训练系统——等速训练的优点
1、运动速度相对稳定,不会产生加速运动。
2、在关节活动范围内的每一点上都能向肌肉提供合适的阻力,使肌肉保持合适张力和收缩力。
3、保持张力和收缩力的平衡,使肌肉得到充分收缩,较好的增强肌力。等速训练可根据肌力强弱、肌肉长度变化、力臂长短、疼痛疲劳等状况,能提供一种顺应性阻力,使肌肉在整个活动范围内始终承受大的阻力,产生大的肌力,从而提高训练效率。
4、等速肌力训练中,可同时训练主动肌与拮抗肌,使关节稳定性增加,可提供不同的速度训练,适应日常功能的需要,可提供实时反馈信息,进行肌力收缩及次大收缩训练等。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