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锻造方法有不同的流程,其中以热模锻的工艺流程长,一般顺序为:锻坯下料;锻坯加热;辊锻备坯;模锻成形;切边;冲孔;矫正;中间检验,检验锻件的尺寸和表面缺陷;锻件热处理,用以消除锻造应力,改善金属切削性能;清理,主要是去除表面氧化皮;矫正;检查,一般锻件要经过外观和硬度检查,重要锻件还要经过化学成分分析、机械性能、残余应力等检验和无损探伤。
12Cr1MoV、1Gr5Mo、ASTM A 182 F1、F12、F5、F5a、F9、 ASTM A694 F42, F46,F48, F50, F52, F56, F60, F65, F70等
锻钢制螺纹弯头,锻钢制螺纹三通, 锻钢制螺纹大小头,锻钢制螺纹异径管,锻钢对焊弯头, 锻钢对焊三通, 锻钢对焊大小头,锻钢对焊异径管,锻钢承插焊管件 ,锻钢承插焊弯头
锻造自动化工艺要注意哪些问题
锻造自动化生产线一般包括:中频感应加热炉(冷锻没有)、主机、锻造工业机械手臂、工艺模具模架、压力机进料、磨具润滑、出料等7个部分。
改锻造自动化工艺要注意哪些问题
按照概率论的原理,每个部分的可靠性即使达到0.9,基于概率论的总体可靠性只有0.478,如果每个部分轮番出故障,那么锻造自动化生产线的可靠性(锻造自动化生产线一般统计停机率)将非常低。
系统越复杂,停机率将越高,主机是自动锻造生产线中复杂的设备,设计的零件上千个,关键零部件处于低速重载、大变形、高温高湿、石墨粉尘腐蚀,强震动等恶劣工况下,比较容易出故障,零件比加大重,拆装不易,成本较高,周期较长。
封头锻造工艺中各温度域的优势
温锻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提高锻件的精度和质量,同时又没有冷锻那样大的成形力。温锻工艺的应用与锻件材料、锻件大小、锻件复杂程度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对于形状不太复杂的低碳、低合金钢小型精密模锻件,采用冷锻工艺就可以成形;对于形状复杂的中小型中碳钢精密模锻件,冷锻方法难以解决其成形问题,或单纯采用冷锻工艺成本偏高,则可采用温锻成形。钢的再结晶温度大约在750℃左右,在700℃以上进行锻造时,由于变形能可得到动态释放,成形阻力急剧减小;在700-850℃锻造时,锻件氧化皮较少,表面脱碳现象较轻微,锻件尺寸变化较小;在950℃以上锻造时,虽然成形力更小,但锻件氧化皮和表面脱碳现象严重,锻件尺寸变化较大。因而在700-850℃的范围内锻造可得到质量和精度都比较好的锻件。
根据坯料的移动方式,锻造可进一步分为自由锻、锻粗、挤压、模锻、闭式模锻、闭式鐵锻。闭式模锻和闭式锻锻由于没有飞边,材料的利用率高,用一道工序或几道工序就可以完成复杂锻件的精加工。
锻造按坯料在加工时的温度可分为冷锻和热锻。冷锻一般是在室下加工,热锻是在高于坯料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上加工。锻造加工有时还将处于加热状态,但温度不超过钢的再结晶温度(460℃)时进行的锻造称为温锻。但普遍采用800℃作为划分线,高于 800℃的是热锻;在 300~800℃称为温锻或半热锻。
变形力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四种。主应力法虽不十分严密,但比较简单直观,可以计算出总压力及工件与工具接触面上的应力分布。滑移线法对于平面应变问题是严格的,对于高件局部变形求解应力分布比较直观,但适用范围较窄。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