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显微镜的诞生人们对光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电子显微镜的诞生 人们对光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1864年,麦克斯韦把全部电磁现象归结为一组数学方程,推论出自然界存在电磁波,指出光只是波长在一个很小范围内的特殊的电磁波。 显微镜的演化史,先有放大镜才有了显微镜,清晰的看微观生物世界 1878年人们认识到,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在理论上是有限度的。科学家知道,为了提高分辨率,必须采用波长更短的“辐射”来照射样品。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题为《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的,揭示了光子的波粒二象性。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是因为这篇的成就。1923年夏天,32岁的德布罗意提出,一切实物粒子都具有波动性;1924年,他给出物质波波长的计算公式,实物粒子动量越大,它的波长就越短。德布罗意获得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物体要放在真空中
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物体要放在真空中,要接受脱水处理,而且要接受高速电子的打击。因此,能放进电子显微镜观察的式样受到限制,观察结果也受到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基于新原理的显微镜;而显微镜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必须依赖基础科学的革命性的进展。1958年,日本科学家江崎玲於奈在研究重掺杂PN结时发现了隧道效应,揭示了固体中电子隧道效应的物理原理。江崎玲於奈与贾埃弗、约瑟夫森分享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使用显微镜时应注意的事项
使用显微镜时应注意的事项 1)操作者的手必须洗净擦干,并保持环境的清洁、并保持环境的清洁、干燥; 2)用低压钨丝灯泡作光源时,接通电源必须通过变压器,切不可误接在220V电源上; 3)更换物镜、目镜时要格外小心,严防失手落地; 4)调节物体和物镜前透镜间轴向距离(以下简称聚焦)时,必须首先弄清粗调旋钮转向与载物台升降方向的关系。应该先用粗调旋钮将物镜调至尽量靠近物体,但可接触。然后仔细观察视场内的亮度并同时用粗调旋钮缓慢将物镜向远离物体方向调节。待视场内忽然变得明亮甚至出现映象时,换用微调旋钮调至映象清晰为止。 5)用油系物镜时,滴油量不宜过多,用完后必须立即用二洗净、擦干; 6)待观察的试样必须完全吹干,用浸蚀过的试样吹干时间要长些,因对镜片有严重腐蚀作用。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