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的重要光学技术参数
覆盖差 由于盖玻片的厚度不标准,光线从盖玻片进入空气产生折射后的光路发生了改变,从而产生了像差,这就是覆盖差。 显微镜的重要光学技术参数 工作距离 工作距离也叫物距,即指物镜前透镜的表面到被检物体之间的距离。镜检时,被检物体应处在物镜的一倍至二倍焦距之间。在物镜数值孔径一定的情况下,工作距离短孔径角则大。数值孔径大的高倍物镜,其工作距离小。
显微镜到底发生了什么?
显微镜是分析我们能想到的的东西,或者仅仅是一个人必须有一个更好的前景的小事情。望远镜在宇宙中占据了很长的距离,因此我们用显微镜思考,用望远镜思考。用这些仪器可以看到一切。 这显微镜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之前无法思考太小和太大,但是爱因斯坦、勒马特尔、哈勃和其他许多研究人员都在思考地球可以是什么,以及我们作为人类在这里做什么。我们可以绕地球周游数十亿次,但如果我们要对某些科学进行适当的分析和开创性的研究,我们就应该用显微镜观察小东西,用望远镜观察大的东西和远距离的东西。
复合式显微镜1611年
复合式显微镜 1611年,Kepler(克卜勒)制作了复合式显微镜。这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也不高,约10~30倍。但这一成就成为技术把光学放大装置提高到显微镜水平的标志。 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增加 1665年,英国科学家R.Hooke制作了架有科学研究使用价值的显微镜,它的放大倍数为40~140倍。R.Hooke用这架显微镜发现了细胞,其实,“细胞”一词的由来便是R.Hooke用复合式显微镜观察软木木栓***上的微小气孔而得来的。 1674年,A·V·Leeuwenhoek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前人所未曾见到过的一些,人类自此开始了对原生动物学的研究。九年后A·V·Leeuwenhoek又成为首位发现“***”的人。 他一生亲手磨制了550个透镜,装配了247架显微镜,至今保存下来的还有9架。A·V·Leeuwenhoek使用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500倍,分辨率可达到1.0 μm。
带你了解现代科研中的显微镜
场离子显微镜 场离子显微镜(Field ion microscope,FIM)是早达到原子分辨率,也就是早能看得到原子尺度的显微镜。 带你了解现代科研中的显微镜 如果要用FIM看像,样品得先处理成针状,针的末端曲率半径约在200-1000埃。工作时首先将容器抽到1.33×10^(-6)Pa的真空度,然后通入压力约1.33×10^(-1)Pa的成像气体例如惰性气体氦。在样品加上足够高的电压时,气体原子发生极化和电离;在低温环境下,荧光屏上即可显示表层原子的清晰图像,图像中每一个亮点都是单个原子的像。 带你了解现代科研中的显微镜 通过惰性气体电离便可以观察试样表面的原子排列情况, 同时还可以控制试样上的原子以离子形式蒸发离开表面(称为场蒸发) 简单来说,气体原子在样品的电离飞出打在荧光屏上,这些荧光屏上的点便表示了样品(其实主要是半球形)的原子排布。因此,FIM被称为原子级别的显微镜。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