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模剂。电铸完结后,要使原型与铸模容易别离,有必要借助原型与电铸层之间存在的脱模剂的作用。当然,关于一般非金属原型来说;脱模并不困难。例如采用WC、TiC等硬质合金电极材料强化高速钢或合金工具钢表面,可形成显微硬度HV1100以上的耐磨、耐蚀和具有红硬性的强化层,使模具的使用寿命明显得到提高。尤其是一次性原型,能够用损坏原型的办法将原型与电铸模别离,可是关于重复运用的原型,既要确保电铸模的完好,又要确保原型能够再次运用,脱模剂就十分重要了。
热处理为消除电铸镍层的内应力一般在200~300℃下加热1~2h,为提高电铸层的塑性再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为提高电铸铁层的硬度可进行渗碳或渗氮。
电镀 如为提高电铸层表面的硬度而进行镀铬或化学镀镍;为提高电铸铜层的抗蚀性而又保持其导电性而进行镀银、镀金;为提高电铸铁层的抗蚀性而进行镀镍。有时也可采取在电铸前先在芯模上电镀这些镀层而后进行电铸的方式
电铸模具的热处理工艺
从模具失效分析得知,45%的模具失效是由于热处理不当造成的。众所周知,磨损、粘结均发生在表面,疲劳、断裂也往往从表面开始,因此对模具表面的加工质量要求非常高。但实际上由于加工痕迹的存在,热处理时表面氧化脱碳也在所难免。因此,模具的表面性能反而比基体差。其间,跟着高分子塑料的疾速开展,塑料模具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采用热处理新技术是提高模具性能的经济而有效的重要措施。模具热处理工艺包括基体强韧化和表面强化处理。基体的强韧化在于提高基体的强度和韧度,减少断裂和变形。表面强化的主要目的的是提高模具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和润滑性能。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