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阴经
从脚到小腿、大腿,内侧有三条经络:脾经、肝经和shen经,就是足三阴经。
脾经。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的隐白穴(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处),沿足内侧缘循行,过内踝前缘上行入腹,止于大包穴(腋下6寸、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处)。平时可在脾经上寻按,能疏通脾经,增强脾的功能。
肝经。肝经的主干起于足大趾外侧,沿足背内侧经过内脚眼、小腿及大腿内侧一路上行至大腿根部,之后绕过阴0部进入小腹,并向上走至胸胁部与肝及胆连接,***后上行至眼部。若肝经出现异常,可能会出现脸色不佳、喉干等症状。
shen经。shen经从脚后跟一直沿着腿部往上到shen。经常敲打此经络,对于治l疗老人夜尿多、腰腿疼、眼睛肿等shen虚症状很有效。如果机体某个部位无故发酸,或者轻微运动也发酸,则说明该部位经络不畅通,气血供应减慢。
经络操
了解了***几大经络,我再来教大家如何做经络操。
两臂抬起置于胸前,手心朝前,先用右手手心拍左手、左胳膊,然后再换左手手心拍右手、右胳膊。拍的时候可以用手掌也可以用拳头,从腋窝开始,一直拍到手,注意不要太用力,动作要连起来。
再拍手背,***好从手背往上拍。然后将掌心面向自己,拍打肩膀头上的肩井穴(颈部后面***突起的骨头与肩头连线的正中),有助于降l血l压。
我们胸部和腹部有很多穴位、经络,可以从上往下,用双手一直拍到肚子。拍完前面,再拍侧面,不好拍地方揉也可以。
到了腰部,可以敲一圈,然后敲裤线这个位置,再敲腿的里侧和后面,有助加快气血0、水分循环。
经络操不要求固定顺序,也没必要非按经络走向拍,***重要的是坚持。这里概括说明了经络系统在生理、病理和防治***方面的重要性,又可理解为经络系统。
阴跷脉、阳跷脉
⑴ 循行部位:跷脉左右成对。阴跷脉、阳跷脉均起于足踝下。
阴跷脉从内踝下照海穴分出,沿内踝后直上下肢内侧,经前阴,沿腹、胸进入缺盆,出行于人迎穴之前,经鼻旁,到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阳跷脉会合。
阳跷脉从外踝下申脉穴分出,沿外踝后上行,经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阴跷脉会合,再上行进入发际,向下到达耳后,与足少阳胆经会于项后。
⑵ 基本功能:跷,有轻健跷捷的意思。有濡养眼目、司眼睑之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古人还有阴阳跷脉“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之说。阴维脉、阳维脉⑴循行部位: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经交会之处,沿下肢内侧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经相合,然后上行至咽喉,与任脉相会。
足太阳经筋:起于大足趾内侧端,向上结于内踝;直行者,络于膝内辅骨(胫骨内踝部),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股骨前,聚集于阴0部,上向腹部,结于脐,沿腹内,结于肋骨,散布于胸中;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面,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其在里的,附着于脊椎。
足少阳经筋:起于足小趾的下边,同足太阳经筋并斜行内踝下方,结于足跟,与足太阳经筋会合,向上结于胫骨内踝下,同足太阴经筋一起向上,沿大腿内侧,结于阴0部,沿脊里,挟膂,向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经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