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络***培训信赖推荐「湖北***药大学」
作者:湖北中医药大学2022/5/23 3:31:58







 经络:指导***的治0疗

   经络学说被广泛地用以指导临床各科的治0疗。特别是对***、和药0物治0疗,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与疗法,主要是根据某一经或某一脏腑的病变,而在病变的邻近部位或循行的远隔部位上取穴,通过***或,以调整经络气血的功能活动,从而达到治0疗的目的。如果机体某个部位无故发酸,或者轻微运动也发酸,则说明该部位经络不畅通,气血供应减慢。而穴位的选取,就必须按经络学说进行辨证,断定***属于何经后,根据经络的循行分布路线和联系范围来选穴,这就是“循经取穴”。

 药0物治0疗也要以经络为渠道,通过经络的传导转输,才能使药到病所,发挥其治0疗作用。我们胸部和腹部有很多穴位、经络,可以从上往下,用双手一直拍到肚子。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某些药0物对某一脏腑经络有特殊作用,确定了“药0物归经”理论:金元时期的医家,发展了这方面的理论,张洁古、李呆按照经络学说,提出“引经报使”药,如治头0痛,属太阳经的可用羌0活,属阳明经的可用白0芷,属少阳经的可用柴胡。羌0活、白0芷、柴胡,不仅分别归手足太阳、阳明、少阳经,且能引他药归人上述各经而发挥治0疗作用。


 


  经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别络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十二经脉与督脉、任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经络新解:经络本身是一种意识规律活动的产物,它的的活动以气和意识做为物质,活动的路径即为经络。浮络是循行于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孙络是***细小的络脉。它们主要是加强各部联系和网络经脉不及的部分。

   经筋和皮部,是十二经脉与筋肉和体表的连属部分。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所以称“十二经筋”。经筋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全身的皮肤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经络之气的散布所在,所以,把全身皮肤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属于十二经脉,称“十二皮部”。




    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合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素问?血气形志篇》:“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阴阳也。别络有十五条,即十二经脉各有一条,加上任脉、督脉的络脉和脾之大络。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也。”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都在四肢末端交接,都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分别络属于相为表里的脏腑。


   足阳阴经筋:起于第二、三、四趾,结于足背;斜向外上盖于腓骨,上结于膝外侧,直上结于髀枢(大转子部),向上沿胁肋,连属脊椎。直行者,上沿胫骨,结于膝部。足太阳经筋:起于足小趾,向上结于外踝,斜上结于膝部,在下者沿外踝结于足跟,向上沿跟腱结于腘部,其分支结于小腿肚(腨外),上向腘内则,与腘部另支合并上行结于臀部,向上挟脊到达项部。分支结于腓骨部,并合足少阳的经筋。直行者,沿伏兔向上,结于股骨前,聚集于阴0部,向上分布于腹部,结于缺盆,上颈部,挟口旁,会合于鼻旁,上方合于足太阳经筋——太阳为“目上网”(下睑)。其中分支从面颊结于耳前。



商户名称: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