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尾水治理生物处理技术
国内开展的水产养殖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有5种方式:水生植物、藻类、水生动物、微生物、人工湿地,其中微生物净化水产养殖尾水技术z为成熟。近年来利用水体有益微生物实施以菌制菌的生物修复技术逐渐成为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研究与开发的热点。
具有***致病菌生长、起水质净化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有硝化***、光合***、乳酸菌、芽孢g菌、链球菌等。中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的养虾池和养鱼池普遍投放光合***。有益***投放养殖水体中,起到了***病原繁殖的作用,具有改善水质、减少病害、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作用。
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优点是:
1、因地制宜,结合了公司的地形地貌,所以***费用低。
2、运行管理简单,运行成本低,处理过程能耗低。
3、污水处理效果稳定又可靠,尤其是富氧固定生物菌群吊幕这种***的技术保障了水体的良性氮循环。
4、整个尾水处理系统的组合具有***性性和针对性。
5、地形地貌由于外露的设备少,可以具有良好的景观效应,不会***当地的地形地貌。
6、整个尾水处理系统中的净化过程是:水资源循环使用、营养物质多级利用,具有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池塘养殖底排污尾水处理模式
该模式利用物理与生物净化相结合的方法,在养殖池塘底部修建排污设施,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含残饵、粪便等有机颗粒废弃物的废水排出池塘,经固液分离、过滤、鱼菜共生净化等处理后,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而固体有机颗粒物作可为农作物有机肥。
工艺流程:养殖池塘→池塘底排污系统→固液分离池→鱼菜共生。
适用于山区池塘、小型水库等有水位差的养殖模式或者淡水高位池。
海水高位池养殖尾水处理模式
该模式以实施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原理的生物净化为主,物理化学净化为辅的治理思路,采用“预处理+三池两坝”处理工艺进行尾水治理。养殖尾水首先经排水沙井网隔进行粗过滤,分离虾壳、死虾、残饵等大颗粒污染物后,排入初沉池(一级池)进行沉淀过滤处理;再进入生物净化池(二级池)作进一步净化处理;进入理化净化池(三级池),经沉淀净化后排放。回收三个池的沉积物,经过干燥、集中发酵后生产有机肥料,资源化利用。
尾水治理设施总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10%~16%。
适用于沿海高位池养殖模式。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