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大型铜鼓铸造厂货真价实「多图」
作者:进忠雕塑2022/7/22 1:05:59






铜鼓是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铜器,它原是一种打击乐器,以后又渲化为和财富的象征。它为民族首领所独占,被视之为一种珍贵的 重器 或礼器,因此也成为被祭祀的对象。自春秋战国直至明清均有铜鼓,而以汉代制作得为精美,式样多,是西南许多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依照铜鼓流行地区和式样不同,可分为滇系和粤系两大系统。大体上滇系铜鼓体型较小,花纹大都用单弦分晕,晕圈构成大小宽窄的变化。粤系铜鼓体型高大,鼓面多有立体的青蛙浮雕。铜鼓是广西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乐器,是体现广西历史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这种铜鼓,鼓面无立体蛙、兽饰物,它的花纹和图案也简化。大型铜鼓铸造厂是由冷水冲型铜鼓 蜕变而来,也是由冷水冲型铜鼓演变到麻江型铜鼓的过渡形式以贵州省麻江县出土的铜鼓为代表的一类铜鼓。时值12 世纪南宋 初年到19世纪清代晚期。广泛流行于两广、滇、黔、川、湘、海南等省区。为壮、布依、侗 、水、黎、苗、瑶、彝、白、土家、仡佬等族人民所使用。麻江型铜鼓,鼓型矮小、数量多。这种铜鼓的重要特征是体型扁矮,鼓壁较薄,发音效果好。在鼓面的同心晕圈中,铸有十二 生肖、八卦、盘龙等多种浮雕,并有“成化”、“万历”等汉字纪年铭文。由于铸造 工艺精湛、饰纹丰富多彩和音响效果俱佳,使铜鼓发展到颠峰阶段。麻江型铜鼓,还流传于越南北部广大地区。舞蹈时把铜鼓悬挂起来,一人用鼓槌敲击鼓面,一人手执木桶对准鼓底,以增加共鸣,声音浑厚深沉,能传远处。


壮乡铜鼓,是流行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击乐器。铜鼓约在春秋晚期出现,关于铜鼓的记载,自汉以来常见。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盛行铜鼓,所以保存下来的铜鼓较多。广西的铜鼓,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世纪。田东县锅盖岭战国时期墓中出土的铜鼓就是物证。《马援列传》中说道:东汉初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得骆越铜鼓”,其事也可能发生在广西境内。自汉代以后,壮乡铜鼓鉴于文献记载者,可谓史不绝书。种类繁多,仿古铜器,青铜器,铜香炉,铜鼎,风水瑞兽,铜佛像,密宗佛像,景泰蓝佛像、香炉,镏金佛,动物雕像,人物雕像,城市雕塑,园林雕塑等。


商户名称:唐县田家庄进忠工艺品厂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