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的纹饰则是写实图案,如鼓面中心的太阳纹,主晕中的翔鹭纹,竞渡船纹、羽人舞蹈纹。铜鼓县地处赣西北边陲,修河上游,介于东径114°05′至114°44′,北纬28°22′至28°50′之间。太阳纹有光体和光芒,铜鼓上饰太阳纹与古人对太阳崇拜有关。铜鼓上的翔鹭纹,一般是4只,其次是6只,也有8只,10只,14只,16只,18只的,多的达20只,都以逆时针方向绕着太阳纹飞翔,连绵不断,构成一个锁链式的花环。胸部的羽人划船纹,船的首尾装饰成鸟头鸟尾形象,船上有化装的人在活动,船下有鱼,船的前后有水鸟,反映了船在水中的环境。腰部的羽人舞蹈纹,舞人头戴羽冠,上身露,自腰以下围以鹭尾舞裳,双臂下曲,向左右侧伸,扭动腰身,翩翩起舞。
除了平面装饰外,有的铜鼓上还立体小雕塑,普遍的塑像是青蛙。在冷水冲型铜鼓上还有马、骑士、牛群、牛耧、龟、鱼、水禽的塑像;在灵山型铜鼓足部有双鸟、虎、羊塑像,也是千姿百态。
铜鼓制作工艺考究,用以铜为主要成分的铜、锡、铝合金等铸造。同时对每面铜鼓的体形大小、器壁厚薄、鼓高与鼓身大径的比值等进行确的测量。面、胸、腰、足、耳五部分浑然一体。鼓身上段为胸,中段是腰,下段是足,腰间有两对鼓耳。铜鼓大小、轻重不一,鼓面多铸有太阳纹、翎眼纹、云纹、乳钉纹、栉纹、游旗纹等纹饰。按照名史家黄现璠所撰《铜鼓及其花纹的新探索》一文中所言,铜鼓的花纹,壮族人民从事农业生产中,对于阴阳雨雪的变化,知道与太阳有密切关系,但不了解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原因,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对太阳极为崇拜,壮族民间传说中还有“太阳与月亮的传说”。解放前有的壮乡还挂着“日月牌”。故鼓面正中必画以太阳,反映了农业生产必需阳光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