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中和作用
各种微粒在水中形成的分散体系, 按粒径大小可分为: 真溶液(粒径<1mμ) , 胶体(粒径1~100mμ, 粗粒(粒径>100mμ), 在污水处理中常遇到的处理对象是胶体及粗粒。7、配制PAM水溶液时,应在搪瓷,镀锌,铝制或塑料桶内进行,不可在铁容器内配制和贮存。粗粒在溶液中可自然沉降, 而胶体则可长期保持其悬浮稳定状态。胶体为什么能保持悬浮稳定性, 可用双电层模型解释。胶核微粒本身带有一定电性, 由于其吸引带异电荷的反离子, 使得靠近微粒表面处的反离子浓度高, 随距离的增大, 反离字浓度逐渐降低, 形成双电层(
扩散层的厚度远大于吸附层, 一般为吸附层的几十倍至数百倍, 所以尽管胶体微粒伺存在着相互的引力, 并在液体中不断地进行着布朗运动, 有着碰撞的机率, 但是由于扩散层的隔离作用, 使得微粒间所具有的引力达不到相互作用的距离, 不能产生凝聚现象。
扩散层为一不稳定层, 随着胶团的不断运动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不同, 其厚度亦在变化。在不同的原水浊度、PH值和温度条件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的投加量、搅拌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吸附层则是一稳定层, 它与原始电荷的电位差称ζ电位, ζ电位愈大标志着扩散层愈厚。要想脱除胶休的稳定性, 可采用投加与微粒本身电荷相反的电解质, 达到降低二电位, 压缩双电层的作用, 使得微粒在运动过程中足以使其引力发挥有效作用距离,而产生凝聚现象。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颗粒较小,且带负电,颗粒间彼此排斥,导致活性污泥聚集体不易被压缩和自然沉降。也有很多污水处理站,污泥脱水直接加PAC或者其他无机絮凝剂即可,这个在板框压滤机,特别是电子厂或者是小型污水处理站应用比较广泛。同时,污泥表面存在的胞外聚合物(EPS)中的蛋白质带有很多高度亲水的极性基团,如-COO-、-CONH2、-OH、-SH 和磷酰基等,使污泥絮凝体外表面吸附大量的水分子,不仅增加了细胞粘附水的量,而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密度较厚的水膜,增加了污泥脱水的难度;胞外总糖的亲水性能强于胞外蛋白质,具有较强的粘附性,使污泥形成凝胶体,并含较多的间隙水,影响胶体颗粒布朗运动,减弱絮凝作用。污泥调质的目的之一是向污泥中投加各种调理剂,通过改变污泥颗粒表面的电荷性能,使污泥EPS中的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等释放出来,降低污泥表面能与水分子结合的大分子物质的数量,减弱污泥颗粒间的排斥作用,降低污泥颗粒的亲水性,从而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